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98)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98)

作者:冯云峰

尽管实施了轰炸和掩护射击,德军的反抗还是像预料中的那样凶猛异常,他们的防御火力又猛又准。在清除这些村庄支撑点的过程中,出现了“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粒子弹”的十分激烈的搏斗。然而,第1军的步兵终于以死伤5500人的代价于7月9日晨攻入卡昂,受到了获得解放的大约两万居民的欢迎。到了当日晚间,除还须扫荡残敌外,该军已全部占领了该城的奥恩河以西部分。河上的桥梁,有的被炸毁,有的用大石块堵了起来,进攻到此告一段落。这一仗虽不能算是百分之百的胜利,但它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也扫除了德国人在奥恩河以西的桥头堡,很好地达到了蒙哥马利的目的。为后来的行动提供了很大便利,它把英军控制地域扩展到奥恩河东岸极为广阔的地区,使蒙哥马利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来聚集起一支向南突击的力量,同时,确保其东面侧翼稳固,足以击退任何可能的反击。后一点,即东面侧翼的牢不可破,是蒙哥马利的“霸王”计划战略所一再强调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机动,他需要一条通往卡昂咽喉地带以南的东西走向的通道,但眼下,卡昂像是一个堆石场,而不像一个“交通中心”。7月8日、9日的胜利使蒙哥马利朝上述目标前进了一步,但尚需继续努力。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英国第2集团军下一次大的作战行动——“古德伍德”行动的背景。由于种种原因,“古德伍德”行动比诺曼底战役的其他行动带来了更大的误解,蒙哥马利由此更加不得人心。

“古德伍德”作战始于7月18日。作战目的很简单:3个装甲师将越过奥恩河,踏上东岸,然后向南打去。如果不清楚地了解该次作战在地域上的目标,如果不确切地把握它和“眼镜蛇”作战之间的关系,就会对这貌似简单的作战企图感到迷惑不解。在7月10日的会上,蒙哥马利向登普西和布莱德雷解释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7月13日给艾森豪威尔的电报中,他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一关系,说得一清二楚:“我将于下周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第2集团军定于7月16日开始行动,逐步发展为7月18日的大战,届时第8军的3个装甲师将挥师奥恩河以东地区。请注意,日期从17日变至18日。第1集团军将用6个师的兵力于7月19日在圣洛以西约5英里处发起猛攻。需空军全力支援第2集团军(18日)和第1集团军(19日)的行动。”

对于像艾森豪威尔那样早就了解“霸王”作战计划的人来说,应该说这封电报已清楚说明了蒙哥马利的原始意图,他的用意是,由美军于19日开始发动一次突破,然后向内陆突进,而英军则于前一天发动一次强大的牵制性攻击。艾森豪威尔的答复是,要布莱德雷所部“像魔鬼一样拼命战斗,一天24小时不停,为你的装甲部队创造所需的机会……”。这说明,就连最高司令官本人也未能理解当时蒙哥马利的打算——一个精心制定的英美联合作战计划。后来,由于扫清出击线的拖延,由于恶劣的天气阻碍了美国轰炸机的出动,“眼镜蛇”战役从19日延至25日方才开始。不明底细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又哪里能够恰如其分地看待“古德伍德”战斗呢!从那狭窄的桥头堡出发,来一次闪电式的向内陆突进,使蒙哥马利麾下的两个集团军跳出小树林地带,踏上法国起伏的大平原。所有不渴望得到这一消息的人自然会把“古德伍德”作战看作是英国人的一次失败,而把一周之后的“眼镜蛇”战役当成是美国人的一次胜利。不过,英国人不是在进行一次闪击战。我曾同蒙哥马利元帅本人谈过这一点,也曾同当时指挥英国第2集团军的已故迈尔斯·登普西爵士、同进行这次作战的装甲军的指挥官理查德。奥康纳爵士将军谈过,他们都断言,“古德伍德”作战的目的不是突破,而主要是英军像磁铁一样吸住德国装甲部队的长期努力在另一种更为强有力的形式下的继续。扩张结果的事当然设想过,任何一个神智清醒的将军都应该考虑,是否可利用意外机会夺取意外胜利,但是,“古德伍德”作战的根本意图和“眼镜蛇”的不一样,它不是打开一个缺口,然后冲出去。对于这一点,蒙哥马利在7月15日给登普西的书面指示中又一次说得很清楚,该指示的第五段说:“3个装甲师应控制布尔日比一维蒙一布雷特维尔地区,”“摧垮敌人,而装甲部队应远远向南推进,直到法莱斯,使敌人惊慌失措、士气崩溃,并应虚张声势。”这根本不是进行一次突破的命令。登普西对我说过,这是他诺曼底战役期间收到的蒙哥马利的唯一书面命令,是为“备忘”而写的,其他的命令都是在谈话时或会议上口头下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