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94)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94)

作者:冯云峰

六月末是诺曼底登陆的重大转折点。6月30日那天,英国特遣舰队司令维安海军上将和他的美国同行柯克海军上将相继出发前往英格兰,这标志着“海王星”行动正式结束,“霸王”行动计划进入了下一个阶段。负责海边各个滩头的级别稍低的海军军官也已撤走,在英军地段由“英军突击区海军将官”代替,在美军地段由“西线海军将官”代替,两人都常驻陆上,都是海军少将。从两栖作战向陆上作战的转变,标志着盟军对现已扩大了的桥头堡充满了信心。另外两件同时发生的事更加强了这一信心。这表明蒙哥马利6月8日宣布的3个先决条件中的后两个已经实现。这3个条件是“把战役建立在绝对可靠的基础之上”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7月1日,因英吉利海峡的风暴而推迟至6月25日开始的卡昂南面大钳形攻势“赛马场”作战行动结束。这次作战没能按原先期望的那样夺取足够的地盘,但却完成了更为重要的事:它使德军装甲部队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此前一天,美军在科唐坦半岛进行一次大规模进攻,最终攻下了瑟堡的大要塞及其支援炮兵阵地。此后,盟军第一艘船、英国的一艘用来扫雷的汽艇大摇大摆地进了港。这两件事表明:第一,“赛马场”作战以后,德国人再也不能用密集的装甲部队发动真正的协同进攻(希特勒后来疯狂的莫尔坦攻势除外);第二,美军已夺取了瑟堡,从而可以一心一意地转而向南和向西进攻。蒙哥马利的第二个先决条件“保持主动权”,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保障。驶进瑟堡港的那条小船,既是7月16日开始在瑟堡抛锚的大吨位船只的先驱,也预示着蒙哥马利的第三个要求,即行政后勤的稳定性,正在实现之中。

“赛马场”是英军在诺曼底的第一个大规模战役,因此理查德·奥康纳爵士中将参加这次作战非常适合。这位机动部队的杰出领导人在韦维尔指挥的非洲沙漠第一次攻势作战中,曾凭自己的指挥艺术与勇敢精神消灭了一支数量上占巨大优势的意大利部队。后来,他在意大利当了战俘,现在他又回到诺曼底参加战斗,指挥刚刚登陆的第8军(下辖第11装甲师、第15苏格兰师和第43韦塞克斯师)。该军将是攻击的主力。从一开始就参战的第30军在最右侧进行侧翼掩护,先夺取罗雷,占领罗雷—瑞维尼一线,然后向南推进。第8军的任务更重、更突出,它要从卡昂公路上布雷特维尔—洛格约斯以西加拿大人早就建立的阵地开始打开一条通路,经过什窝直到奥东河,然后向东打到奥恩河,强行占领更多的渡口,最后站稳脚跟,控制从南面接近卡昂的道路。这是一项令人生畏的任务,对于一个刚刚组建的部队来说,在诺曼底的小路和树篱中前进尤其如此。有利的条件是:占压倒优势的空中力量、大量炮兵(第30军在右,第1军在左,共有700门大炮招之即来)、3艘巡洋舰和1艘炮舰,当然最重要的是3个新编师的热情与能力。这3个师在这一次和此后的战斗中的表现证明它们都是第一流的部队。

简而言之,第8军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到战斗结束前只努力巩固了第一道河障——奥东河——对岸的桥头堡,虽然再向纵深突进肯定会收益更大,但争得地盘不是“赛马场”作战行动的主要目的所在。从这次战斗中德军B集团军群、装甲军和各个师司令官所发的充满悲观情绪的电报中可以看到事情的真相。实际上,“赛马场”行动给德军造成了威胁:德军不仅用当地的装甲部队来守阵地,而且把远道而来的师也投入防御,这样就必然在防御中把为将来的反攻准备的预备队消耗掉了。英军第8军和第30军所形成的突出部周围是德军第1装甲军、党卫军第10装甲师和第9装甲师(后两个师是刚从俄国赶来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主力)、党卫军第2装甲师、勒尔装甲师等组成的圆圈。党卫军第1装甲军是从布鲁日拼命赶来的;党卫军第2装甲师在从图卢兹长途跋涉而来的路上遭到法国抵抗组织和盟军空袭的严重阻滞,到达时不满员。在英军前线还有德军第2、第21装甲师。这样,不受德军装甲部队纠缠的美军就能实施其战果辉煌的大机动。美军未受到德军装甲部队的任何干扰就攻陷了瑟堡。在这些机动中,美国人比他们自己所意识到的要幸运得多,因为在6月的最后几天中,希特勒曾竭力敦促他的司令官们把重点移向西面。例如,6月27日那天,希特勒告诉冯·龙德施泰特说:“元首坚定地认为,不要攻敌之强,而要攻敌之弱,即维尔以西,较弱的美国人在那里分布在一条广阔的战线上。”说美国人是弱点,那他就大错特错了!尽管如此,他还是要求将四到五个装甲师调离“赛马场”前线,只是由于他的现场指挥官们从实际出发才使这些师原地未动。冯·龙德施泰特和隆美尔还是不得不于6月28日前往贝希特斯加登去向希特勒陈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