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93)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93)

作者:冯云峰

这一次是美国人提供了机会,这也是对他们从“奥马哈”滩头摆脱出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与能力的极好考验。布莱德雷不分白天黑夜毫不留情地驱使着他那疲惫不堪的部队前进,到6月11日晚,美军就攻陷了卡朗唐,次日上午就进入了离“奥马哈”很远的内陆地区科蒙,到达了瑟勒河畔蒂伊西南几英里远的地方,即到达了第7装甲师被勒尔装甲师阻滞住了的英军前线的右角。登普西的计划是让第7装甲师甩开敌人,并向西、向南朝科蒙运动,然后猛然折向东,快速通过维莱博卡日,插到德国人从奥恩河直到蒂伊及其以远地区建立的薄弱防线的后方。至关重要的是在这条防线的后面敌人根本没有什么防御体系可言了。登普西这一设想甚妙的机动很可能形成其后果不可估量的“两面包抄”。但是他选错了实现计划的手段。在这小树林地带的羊肠小路和树篱之中,沙漠战的专长对于第7装甲师来说毫无用处。他们在诺曼底根本不能得心应手。部队展开受阻重重,其中一个纵队被阻滞在维莱博卡日,在一次与“虎式”坦克的激烈遭遇中损失了25辆坦克、14辆装甲车和14辆装甲运兵车。虽然第50师保持了对蒂伊的压力,并于6月19日夺取了该地;虽然前线其余部分一直在激战,特别是第51苏格兰高地师正在奥恩河以东激战,但十分清楚的是,第7装甲师缺乏足够的步兵向前推进。6月15日,该师不得不撤回到科蒙与蒂伊之间的地段。(但是,就像蒙哥马利在诺曼底实施的几次明显不成功的作战行动一样,结果是有得有失。第7装甲师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第50师以顽强的北方风格在作战。结果就像德军富有经验的勒尔装甲师师长拜尔莱因后来说的那样:“我失去了向海边推进的机会。在同英国人对战中我们损失了约100辆坦克。”)

英军对此挫折感到失望,但比起德军司令部中笼罩的气氛来根本算不了什么。蒙哥马利已在士气上彻底压倒了敌人,这一点生动体现在冯·龙德施泰特和隆美尔都同意的分别于6月11日、12日发给希特勒的报告中。他们的报告要点是:德国装甲师的主要打击力量必须用来进行防御,增援部队即使来了也应当不断地部署在防线上。这里,这两位德军司令官以他们的直接体验在描述蒙哥马利早就预料到的事。更多的令人失望的消息从西线传来,促使希特勒决心于6月17日飞到靠近苏瓦松的马吉瓦尔,在一次高级会议上会见他的司令官们。对这些司令官们而言,这次会议毫无成果。不准撤退,不管是战术性的还是战略性的都不行;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允许,一个师都不能动;增援部队即将到达;不能让盟军突破,得把他们赶下海去。会议上的讨论(或者说是独白)完全是凭空想象、不切实际。希特勒在会议期间给海军总司令邓尼兹发去的一份电报形象地说明了这种不切实际的精神,电报说,挽回陆上局势的唯一办法是“消灭或打垮敌人的海军,特别是敌军战舰”

蒙哥马利像其他司令官一样,不得不屈从于大自然的威力,屈从于大风暴雨的威力。

而对于十分沮丧的隆美尔来说,暂时的神助即将来临。希特勒会见他的将军们之后不久,即6月18日,蒙哥马利发出了一项新的指示,其中谈到:“我们现在必须占领卡昂和瑟堡,作为全面铺开我们的计划的第一步。”这是个老问题,但有一个新的重点,因为那时美国人已经拓出了一条横跨科唐坦半岛的宽阔走廊。蒙哥马利准备在奥恩河以东发起一场支援进攻,由新到达的第8军从侧翼进行主攻,即在莱兹河畔的布雷特维尔夺取卡昂南面的高地,控制进出卡昂的道路,来实现占领卡昂的意图。但是,那天下午英吉利海峡刮起了风力达30节的强大北风,海上掀起了巨浪,一连三天不停息。蒙哥马利选择了这样一个时刻来对卡昂进行一次打击。(此时隆美尔盼望增援都盼疯了)在这一周里,英吉利海峡遭到了40年来最大的六月的风暴蹂躏。事故一个接一个,数不胜数。800艘船遭毁坏、搁浅;两英里半长的钢制车道在拖曳中沉没;渡船、防波堤、仓库船,毁坏的毁坏,受损的受损……在这一片混乱之中,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英军滩头外还远没有建成的人工港起了很大的作用,成了遇难船舰的避难所。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那些在美军滩头外的人工港基本上没有使用。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两项大的进攻作战行动处于准备阶段的时刻发生的。逐一列举事态的发展当然会令人厌烦,这里只要举一个例子就足以说明问题。按照登陆计划,风暴开始以前英国第2集团军缺两个旅,但当风暴于6月22日变弱时,却缺3个师了。于是,向卡昂的进攻推迟,东面的支援进攻推迟到6月23日,关键的主攻推迟至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