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91)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91)

作者:冯云峰

在英、加军队前线,情况也大致差不多。事先所定的目标过大。那些在“戈尔德”、“朱诺”和“斯沃德”滩头登陆的部队,除了登上岸之外,还得占领一个颇为广阔的长方形地带,其北面是奥恩河口到贝桑港之间的海岸线,西面是贝桑港—巴约(含该域)一线,南面是巴约至卡昂的公路,东侧为卡昂城经卡昂运河和与其平行的奥恩河到海上的乌伊斯特勒昂,以一个建立在许多水道之上的桥头堡与第6空降师接上头。蒙哥马利可能已知道他对自己的突击部队要求太高,登普西肯定是知道这一点的。当我问及此事时,他很坦率地(因为他毕竟亲眼见过在西西里的登陆)承认说,在一次两栖作战行动中,一种聪明的做法是事先就定好所要达到的目标,以便应付士兵们登上岸后发现自己还活着时所必然出现的虚脱反应(在英军滩头就出现了这种反应)。

蒙哥马利的预见在一个方面没有实现,但在另一个方面却实现了。滔滔的海浪顺着风势向岸边奔腾而去,潮水出乎意料地涌上了海滩。爆破分队的工作迟迟不能开展,登陆艇不得不通过许多有爆炸危险的、泡在水里的障碍物驶近海岸。登陆艇和艇上人员遭到了重大伤亡,这造成了极大混乱。但另一方面,大部分水陆两用坦克却在步兵一上岸或上岸后不久就跟上来了,装甲兵工程师们也在第一攻击波之后带着专用设备上来了,好处不可估量。尽管遇到一些困难和顽强的抵抗,这三个滩头都没有出现“奥马哈”滩头上的情况。越过滩头的所有机械化设备,从一开始就几乎在全线投入使用,举一个例子就足以说明:

“工兵的一辆架桥坦克把桥架在沙丘上,第22龙骑兵团的三辆扫雷坦克从桥上通过,第一辆边扫雷边前进,当其在布雷场中前进了约40码时,一枚地雷在其履带下爆炸;第二辆由于机械故障停了下来,第三辆被铁丝网团团缠住再也不能前进。德国人挖的一条15英尺宽、9英尺深的反坦克壕挡住了去路。登陆部队在壕中放入柴捆,一辆推土机开始推土填平壕沟。壕沟的前面原是一道暗沟,其中水流奔急,现在阴沟被炸开了,成了巨大的水坑。另一辆带着柴捆的坦克上去填坑,不料‘坦克滑进了水坑,渐渐沉没,露在水面上的只有柴捆’。坦克手们爬了出来,但未及浮出水面,就在敌人的迫击炮火下死的死,伤的伤。另一些工兵用炸药炸开柴捆,把一座桥‘从大海方向伸过来,搭在当作桥墩用的沉没的坦克上,但是另一头还缺一大截,只好用圆木填补……’约在9时15分,第一辆水陆两用坦克过了桥,其余坦克紧紧跟上。然后是野战炮通过。但是第一门大炮‘由于判断失误,闹了个肚子朝天。……’三辆推土机连在一起也没有把它拉开,于是来了两辆‘阿弗雷斯’,几经周折,才把它拉开来”。

这证明蒙哥马利坚信霍巴特的才干是完全正确的,而且,耐人寻味的是,这两位性格、经历迥然不同的姻兄弟,在他们国家历史的这一关键时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配合。在“戈尔德”海滩登陆的第50师,正是由于得到了这种支援,特别是来自空中和海上的支援,虽然遇到了敌人顽固据点的激烈抵抗,还是努力在当天下午将其四个旅都送上了岸,并向内陆推进到离巴约不远的地方。加拿大人在“朱诺”滩头的登陆也并不顺利。那一天,他们的306艘登陆艇中有90艘受损。但对加拿大人来说,这里没有再出现类似在迪耶普的情况。尽管由于打开通道行动迟缓而导致海滩上交通拥塞,但加拿大第3师在装甲部队掩护下,终于取得了突破,并向前、向侧翼推进,直到该师的部分装甲部队抵达了当天的部分目标,即卡昂至巴约公路上的布雷特维尔—洛格约斯和卡尔皮克,在其南面有一个很好的机场。

对于蒙哥马利而言,英军第3师在进攻开始日在“斯沃德”滩头的遭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正是在这里,他的关于诺曼底作战的全部战略在最关键的方面受到考验,德国人怎样使用其装甲部队?当然,“斯沃德”滩头离卡昂城最近,威胁着该城的南面。对于德国人而言,卡昂是通往他们的西线的要塞,是诺曼底的伊普尔。

事实证明,进攻开始那天德军装甲部队的位置、组织和指挥安排与后来所发生的一切是有因果关系的。在B集团军群中隆美尔手下有第21装甲师,盟军认为该师会部署在卡昂的东南,实际上该师的一部分已经运动至卡昂城内。上午7时,该师划归第84军,以协助其对付奥恩河那边英军第6空降师的机降。党卫军第12装甲师在鲁昂的南面,勒尔装甲师在沙特尔附近,但这两个师都作为德军最高统帅部的预备队而由希特勒直接指挥。龙德施泰特曾几次请求将这些装甲师投入战斗,到上午10时得到的答复是:党卫军第12装甲师可以向北进发,勒尔装甲师必须原地不动;没有最高统帅部的批准,哪一个师都不得投入作战。到下午2时半勒尔装甲师和党卫军第12装甲师才获准开上前线,但已为时过晚,直到半夜,党卫军第12装甲师的先头部队还在卡昂的西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