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61)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蒙哥马利传(61)

作者:冯云峰

不管蒙哥马利的意图是什么,这次进攻却彻底失败了。在《从阿赖曼到桑格罗河》一书中,蒙哥马利说,当他下令放弃这次攻击时,“他已经知道那时敌人预备队肯定已经投入到东翼了”。这样说是不能起什么缓解作用的。因为敌人在战役中投入的增援力量主要来自部署在战线附近的第15装甲师以及已经在战线上的第90轻装甲师。我们下面将要看到,那时敌第10和21装甲师还没有动用呢。

3月20夜至21日黎明前,英军第50师的151旅企图在济格扎奥干河上占据一个桥头堡。任何人似乎都不理解强渡一条小溪(这的确是一条小溪,以后在意大利战役中像这样的小溪英军不知强渡了多少次)竟会需要如此的技巧和经验,特别是在敌人预计的地点和预设的火力下强渡。第50师师长尼科尔斯将军当然要寻找敌人抵抗最弱、水最浅、堤岸不太陡的一段干河来进行强渡,但这样一来就不可能有任何突然性。不管怎样,攻击还是在3月20日23时45分发动了。在攻击之前进行了强有力的炮火准备。扫雷坦克扫除着地雷场上的地雷,第151旅在云梯的帮助下,不顾敌人猛烈的防御火力,渡过了干河,夺取了敌人两个大据点。但当轮到支援坦克强渡的时候,事情却十分糟糕。参加那天夜里攻击的是第50皇家坦克团。坦克携带着大柴捆前进,以便把柴捆仍在干河里,连成一条简易道路。然而,坦克废气的热度把许多柴捆点燃了,同时领头的那辆坦克又淹没在三英尺深的水里,堵塞了道路。工兵们修了一条旁道,使三辆坦克到达了对岸。但后来旁道也堵塞了,直至该坦克团接到撤退命令时,渡过河的坦克只有四辆。那天夜里,那条干河就像是地狱的入口一样。敌人对强渡点的位置十分清楚,因此敌人火炮、迫击炮、机关枪等全部火力全都射向那里。那些奋力渡河到达对岸比较平静的敌人阵地上的步兵,特别是那些停留在干河中间设法为坦克开路直至大都伤亡的工兵,表现了坚强的勇气,真是可歌可泣。原来计划开辟三个强渡点,但由于工兵的力量越来越弱,结果只开辟了一个。第二天夜里,第151旅得到第69旅(第50师的另一个旅)第5东约克团的加强,又进行了一次强渡,并且取得了一次表面上的胜利。又有42辆坦克渡过干河到达对岸,与前一天强渡过去的4辆坦克会合。这仅仅是一次表面上的胜利,因为这些坦克在强渡时把道路都搞坏了,以致任何运输工具和反坦克炮都不能随同过河。这是致命的。第二天下午,敌第15装甲师就进行了凶猛的反冲击,消灭了30辆瓦伦丁坦克,并把第151旅驱赶到了干河的边缘。到3月22日2时,蒙哥马利看出他已经失败了,就下令撤退幸存下来的部队。第151旅是由维多利亚勋章获得者比克准将指挥的,在这次失败的战斗中,这个旅又获得了另一枚维多利亚勋章,西格里姆中校有幸获得了这种荣誉。

毛病到底在哪?令人奇怪的是,蒙哥马利既然拥有可供使用的一切详细情报,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各方面都对防御者有利而对进攻者不利的地区作为主攻地区呢?为什么不能在马雷斯进行佯攻,与此同时在左翼发动一次准备充分的进攻呢?我之所以要说准备充分,是因为实际进行的左翼进攻在很大程度上是临时凑起来的。再者假设这次进攻必须在这里进行,那么对第23旅的使用似乎也很成问题。第50皇家坦克团第一夜进攻所使用的51辆坦克中,有43辆只能发射2磅重炮弹,只有8辆装有发射6磅炮弹的炮;而在敌第15装甲师使用的32辆坦克中,却有14辆装有性能优于6磅炮弹炮的长炮管MK4型炮。第23旅曾在梅德宁参加过集团军成功的反坦克战,因此完全了解作战的“模式”。没有作出适当安排来保证反坦克炮尽早跟随步兵一同前进,第151旅的冲劲和热情以及工兵们的忍耐精神只得到一支弱小的坦克部队的支援,也令人迷惑不解。总之,马雷斯战役筹划得很糟。随之而来的是第8集团军的部队不能很快地重新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了的作战条件。这一过程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第7装甲师在诺曼底的作战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并不是因为士兵们懒散。第50师经验不足的霍华兹团、东约克团和达勒姆轻步兵团都是由来自英格兰北部的性格坚强的士兵组成的,他们自1942年的加扎拉战役以来一直默默无闻,正准备在这次战役中获得一点荣誉。在马雷斯战役中,我的炮兵连正好部署在进攻出发线的后面,因此我现在还记得第50师的士兵们情绪昂扬地、充满信心地从我们的炮兵阵地旁边通过的情景。(我还记得两天后比克准将站在我们连驻扎的那个凹地边缘上,设法将溃败归来的士兵集合起来。)我也还记得大约在一天以前我怎样和第50皇家坦克团在一起度过了一个上午。我没有在那里看到任何犹豫不决的迹象。士兵们是很好的,但作战计划却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