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李光耀传(12)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李光耀传(12)

作者:刘建立

为了讲民主,李光耀在1984年7月新加坡修改宪法时提出一项提案,要求把增补反对党议员一项写入宪法。其具体内容是如果反对党无人当选议员或当选议员数不足三名,可设非选区议员,由落选的反对派议员中票数最多、次多者递补,补足三名。李还表示以后可以考虑增至六名。这项提案已经国会同意通过。

李光耀曾详细解释了关于增补反对派议员的理由。他说,这是因为新加坡选民的成份已发生重大变化。过去中老年选民比例大,他们深知反对派的底细,不愿选他们当议员;现在年轻选民占60%,这些年轻人没有经过50年代和60年代的政治斗争,不了解人民行动党一党专政的好处。他们总幻想国会中有反对派才显得更民主,也可以监督人民行动党议员的行为。现在,增设反对派议员,可以满足青年们的这种愿望,也可以让他们体会体会那些反对派议员在国会中“捣乱滋事”的情况,暴露反对派的“丑行”,对青年们更具有教育意义。另外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可以使人民行动党的年轻领袖在国会中锻炼与反对派较量的本领,这对年轻领袖将大有裨益。

1988年1月,人民行动党举行大会。全国79个支部1700名代表到会。大会通过了党的新“行动纲领”。该党助理秘书长吴作栋说:这个新的“行动纲领”不仅仅是人民行动党的一份重要文件,而且还将成为政府的政策,由现在和未来的人民行动党政府加以贯彻执行。他强调,从现在到本世纪末,人民行动党的使命是通过国家的力量和资源,把新加坡发展为一个别具特色的社会,创造适当的社会风气,让国人全面发展潜能,使每一个新加坡人都能成为“有抱负、有风度、有素养和有风格的国民”。

新的人民行动党的纲领分为“目标”、“挑战”和“党务”三部分。人民行动党的“目标”是继续维持种族和谐,建立共同归属感和使全民取得一致意见。强调新加坡需要一个强大而能干的政府,以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在“挑战”部分,强调有必要随时改革自身的民主制度,以适应随时间与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特殊需求。其中一项特别重要的需求就是确保国会继续拥有多元种族代表。另一项是保障国家储备金“不会被好挥霍的政府胡乱动用来博取民心”。此外,强调人民行动党将坚持国会民主和一人一票原则,尽全力推行使广大人民受益的政策。

在大会过程中,各个支部共提出五大议案来共同讨论。其中《多元种族社会议案》,主要是呼吁人民行动党努力建立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社会,作为公正与稳定的基础。《共同协商议案》则呼吁党和政府继续鼓励协商活动,让人民参与制定政策,但必须认识到人民是否有能力应付政策的实施和改变的步伐。《民众福利议案》,吁请政府通过教育、技能训练、居者有其屋、扣税和人民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来帮助社会中“较不幸的一群”提高生活水平。《市镇理事会议案》是吁请政府迅速推行市镇理事会制度,通过这个机构,使国人“自由地管理本身的组屋区”。《党务议案》主要呼吁提高党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协助政府向人民解释各种政策和计划。并驳斥国内外各种“贬低新加坡成就的言论”。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说,这个“新行动纲领”,“将成为人民行动党未来的纲领。它的通过象征着该党将和政府采取一致步骤,在本世纪结束之前,把新加坡建设成一个不仅能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还能满足人民精神需要的社会”。

看来,《联合早报》的评论是正确的。人民行动党正是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政权新老交替、社会新陈代谢、全世界要民主、要发展的潮流日益高涨),提出新的纲领。它着眼于今后十年,直到本世纪末。它和该党过去的纲领是衔接的、一致的。但它更强调发扬民主,要强调从温饱上升到富足、文明。

吴作栋说过,他在80年代初,就和林子安(第二代领袖之一,曾任不管部长、职工总会秘书长等职)酝酿成立青年团,直到1986年9月青年团才正式成立。团员都是人民行动党党员。之所以要从党中派生出一个团来,据说是要给青年党员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并利用青年团做广大非常青年的工作。青年团虽然才成立两年多,但在新加坡政坛上已表现得非常活跃,在推动政治改革、丰富文化生活、组织慈善募捐以及其他公益事业上起到了先锋带头作用。李光耀等老一辈党的元老也全力给予支持。青年团目前的成份包括高级知识分子、职工、学生。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占23%,这23%可以说是人民行动党未来的希望,是该党宝贵的新血液,青年团主席由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担任。他今年三十二岁,正是鼎盛时期。据外报揭露,李显龙已利用青年团形成一股“少壮派”力量。这股力量在今后的新加坡政坛上无疑将会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