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文学 > 战争与和平(460)

战争与和平(460)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他不像普通老百姓。”那个翻译打量了一下皮埃尔,说。

“噢,噢!他很像放火的人。问他是干什么的?”军官说。

“你是干什么的?”翻译问。“你应当好好回答长官。”他说。

“我不告诉你们我是什么人。我是你们的俘虏。把我带走吧。”皮埃尔忽然用法语说。

“啊,啊!”军官皱着眉头说,“开步走!”

枪骑兵周围聚了很多人。那个抱着小女孩的麻脸女人站得离皮埃尔最近;巡逻队要走的时候,她向前挪动了几步。

“他们把你带到哪儿去,好心的人?”她说。“这个女孩,这个女孩,我往哪儿放啊,如果不是他们的孩子!”那个女人说。

“那个女人要干什么?”军官问。

皮埃尔像喝醉了似的。一看见他救的小女孩,他那高兴劲儿更大了。

“她要干什么?”他说,“她抱的是我的女儿,我刚从火里救出来的,再见!”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脱口就说出这句无目的的谎话,于是迈着坚定、昂扬的步子,在法国兵中间走了。

这支法国巡逻队是奉迪罗涅尔的命令到莫斯科各街道制止抢劫、特别是捉拿纵火犯的许多巡逻队之一,据法国高级军官提出的一致意见,认为有放火的人。这支巡逻队巡逻了几条街道,又抓了五名俄国嫌疑犯:一个小店主,两个中学生,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奴,另外抓了几个抢劫犯。而在所有嫌疑犯中,皮埃尔最可疑。当他们都被带到祖波夫土围子(那儿设有拘留所)过夜时,皮埃尔在严格的看守下被单独监禁起来。

***

[1]阿奇里斯是荷马史诗中的人物。

[2]一八〇八年法军围攻西班牙萨拉戈萨城,该城防守了数月才被法军攻陷。

[3]一八〇七年六月二日(公历十四日)贝尼格森将军指挥的俄军与拿破仑统率的法军在东普鲁士弗里德兰附近发生战斗,由于贝尼格森在战争准备和指挥上的严重的错误,俄军遭受失败,法军得以进入俄国境内。

[4]高板床是俄国乡下木屋里,炕炉和侧壁之间搭的木板床。

[5]奥古斯丁神父(1766—1818),当时莫斯科大主教。

[6]法文诗大意是:我生而为鞑靼人,想做罗马人,法国人叫我野蛮人,俄国人叫我乔治·当丹。(乔治·当丹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剧作《乔治·当丹》中的主人公。)

[7]这里的意思是:“凡是‘破鞋’……”作者将粗话略去。

[8]俄语中的套车和结合词根相同。

[9]指总司令库图佐夫。

[10]霍夫曼药水是由二份硫磺与三份酒精配制成的一种药水,在当时俄国很通用。

[11]薇鲁什卡是薇拉的小名。

[12]度支部是彼得一世时的财政部。

[13]指从监狱中释放的囚犯。

[14]中国城是旧莫斯科的一部分,靠近克里姆林宫。十六至十八世纪这里曾是商业中心。

[15]原文为法语,实际上,一八一二年的克里姆林宫只不过是围着一道城墙的皇宫,已经不能称为堡垒,作者在这里讽刺法国人对俄国事物的无知。

[16]阿尼斯卡是阿尼西姆的昵称。

第四册

第一部

在彼得堡上层社会里,鲁缅采夫派、亲法派、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派、皇太子派,以及其他各派,正在进行空前激烈的复杂的斗争,宫廷吃闲饭的官僚们,照例是在一旁呐喊助威。但是平静的、奢侈的、只操心生活中的一些幻影的彼得堡生活,依然如故;透过这种生活,要费很大的气力才能意识到俄国人民处境的危险和艰难。皇帝早朝依然如故,跳舞晚会依然如故,法国剧院依然如故,对宫廷的兴趣依然如故,钻营差事和互相倾轧依然如故。只有最高当局才努力记起当前形势的困难。人们私下议论,时局如此困难,而两位皇后[1]却各行其是。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皇后只关心她所管辖的慈善机关和教育机关,她命令这些机关疏散到喀山,这些机构的东西都已包装停当。但是当人们向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夫娜皇后请示命令的时候,她以她特有的俄罗斯爱国精神回答说,她不能给国家机关下命令,因为这是皇帝的事;至于她个人所能做到的,那就是她将是最后一个离开彼得堡的人。

八月二十六日,正是波罗金诺战役那一天,安娜·帕夫洛夫娜家举行晚会,晚会最精彩的节目是朗读主教向皇帝献圣谢尔吉依像时所写的一封信。这封信公认是教会爱国的典范文稿。以朗诵闻名的瓦西里公爵将亲自读这封信(他经常给皇后朗读)。他的朗诵艺术就在于声音高亢,好听,绝望的哀号和温柔的低诉交替出现,可以完全不顾字句的意义,忽而在一个字句上发出哀号,忽而在另一个字句上发出低诉。这次朗诵,正如安娜·帕夫洛夫娜的所有晚会一样,具有政治的意义。那天晚会将有几个重要人物参加,她要使他们为了去法国剧院而害羞,并且鼓舞他们的爱国情绪。已经到了很多人了,但是安娜·帕夫洛夫娜在客厅里仍然不见所希望的人到来,因此还不忙朗读,暂且进行一般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