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赫鲁晓夫传(100)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赫鲁晓夫传(100)

作者:(苏)罗·亚·麦德维杰夫

苏斯洛夫说得不错,不过赫鲁晓夫所搞的各项管理体制改革都曾得到中央委员会多数成员的赞同。把工业生产的糟糕局面全部推到赫鲁晓夫身上是极不公平的。

9.赫鲁晓夫制订和实施了破坏工人福利的政策。肉类、日用品和某些消费品的价格上扬,从而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由于畜牧业工作上普遍运用了完全错误的理论,结果使无数的畜牛遭到滥杀,引起市场上肉类供应每况愈下。

苏斯洛夫这些批评是正确的,事实无可辩驳。此外,最近10到15年来,价格确实在逐渐上涨;不过,工资、津贴和其他形式的收入也在增加(这里值得顺便提及的是,1964年10月全会之后价格也并没有下降)。至于赫鲁晓夫在畜牧业上的错误做法,他提出的所有理论都已在中央主席团和中央委员会的会议上遍示众人,也没有出现什么反对意见。

10.在外交会谈时赫鲁晓夫很不审慎。例如,他在改善苏中关系方面没有进行过任何努力。有一回,他竟然对几位日本国会议员讲,如果中国新疆的哈萨克人表示愿意让苏联统治,而不愿意归中国统领,那么苏联就可以吞并这片地域,以遂其愿;还有一次,他把毛泽东称作“老套鞋”,后来毛听到这种称呼非常不满。赫鲁晓夫对阿尔巴尼亚的态度也不注意时间场合,常有不检点之处。

中央委员会的委员们早都清楚,无论是私下会谈还是公开讲演,赫鲁晓夫说话都不大注意措辞与分寸,同他政府首脑的身份不大相称。由于他同西方记者谈话时常常过于坦率,因此只好采取了一种以防万一的办法,有关他的采访报道先要删节整理,经过审批,然后在苏联和西方同时发表。显然,他关于新疆哈萨克人的那番言论准是逃过了审查网的眼睛。在某些私下会谈中他很可能是把毛喻为一双“套鞋”,但是这种说法怎么传到中国了呢?人人皆知,在一两次中共的秘密会议上,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也曾以同样坦率的口吻评论过赫鲁晓夫,但当时他的观点还没有在莫斯科传开。

11.就连苏联的朋友也免不了要受到赫鲁晓夫的非难。在某次经互会会议之后举行的晚宴上,赫鲁晓夫对保加利亚总理日夫科夫嘲弄挖苦,说保加利亚人总是当食客。当时有几十位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的代表在场,日夫科夫才不便发作,只能保持外交上的沉默。赫鲁晓夫的说法表明一种傲慢无礼的态度,这同一个世界主要大国领导人的身份极不相配。

别人出于害怕转而采取的“外交性手段”总是助长了赫鲁晓夫随心所欲,日夫科夫本当立即退席以示抗议,表明他认为赫鲁晓夫这句话过于无礼,侵犯他的尊严。尽管没有出现这种局面,赫鲁晓夫的无礼行为还是不可原谅的。

12.赫鲁晓夫对苏联外贸伙伴的态度也非常傲慢。波兰、罗马尼亚和芬兰由于他的朝令夕改翻云覆雨而遭受了不小的损失。波兰建立了一家计划生产安——2型飞机的工厂。苏联承诺要从波兰进口500架这种飞机。但事到临头,这批订货却取消了,因为赫鲁晓夫觉得这种飞机在苏联国内制造会更便宜。这一决定实际上等于辜负了波兰方面的信任,使波兰工厂15000名工人十分失望。罗马尼亚的忠诚也经受了考验,因为苏联要求罗马尼亚把自己开采的原油输入“友谊”输油管道,而当时罗马尼亚却更愿意出售自己的原油以换取外汇。苏联曾从芬兰订购了很多套小型别墅的预制件,为此,芬兰方面特意建造了一家专门工厂;后来赫鲁晓夫却执意取消了订货,结果这家工厂只好处于闲置状态。这件事发生之后,苏联又希望通过芬兰造船厂来生产苏方的订货,芬兰方面当然不同意投资建造新工厂。不仅这样,赫鲁晓夫在自己执政期间全然无视苏联外贸部长的存在,从未接见过帕托利切夫,甚至连个电话都不给他打。

在处理苏联同外国的贸易关系上,赫鲁晓夫很可能常有失策之处,包括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都是这样,但若是不了解他的动机和用意,就难以对此做出评述。他始终不接见帕托利切夫的确令人奇怪,但这并非因为赫鲁晓夫对外贸工作出现的问题甩手不问。恰恰相反,赫鲁晓夫出访国外时总是有帕托利切夫的副手陪同。这位外贸部长也许是尽力避免拿这些可以在较低一级得到解决的问题去找自己上级的麻烦。进一步说,作为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之一的米高扬全权负责苏联内外贸易工作,而赫鲁晓夫对他是完全信任的,对米高扬所负责的事务他不愿去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