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这次大会上指出:
“……资产阶级既不可能成为革命的主要动力,也不可能成为革命的领袖。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够把革命进行到底,使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但是,也只有在无产阶级能够把大部分农民领导起来的条件下,才能取得这样的胜利。俄国当前的革命要取得胜利,只能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8]
对于这个问题,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布尔什维克的决议。在列宁的提议下,大会通过了一个强硬的决议,谴责孟什维克提出的召集一个无党无派的劳工会议的提案,因为孟什维克想用这个劳工会议来代替党。这是孟什维克的一个想使党不再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的企图。大会否决了孟什维克的提案和他们的口号:“不惜任何代价保存国家杜马”,这是孟什维克从立宪民主党借来的口号。
大会把列宁选进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布尔什维克在伦敦大会上胜利了。
斯大林作为南高加索布尔什维克的代表出席了大会,他在1907年发表于《巴库无产者报》上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伦敦代表大会(一个代表的札记)》里,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伦敦代表大会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斯大林指出,布尔什维主义是代表真正无产者的策略,而孟什维主义则代表无产阶级中半资产阶级分子的策略。有关他在第五次大会上和列宁会见的情形,斯大林说:
“当时我第一次看见列宁处于胜利者的地位。通常胜利总会使某些领袖冲昏头脑,使他们骄傲自大起来。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往往就夸耀胜利,高枕而卧。但是列宁丝毫不像这种领袖。恰恰相反,正是在胜利以后,列宁特别警惕和戒备起来。我记得当时列宁十分坚决地教导代表们说:‘第一件事就是不要陶醉于胜利,不要骄傲;第二件事就是要巩固自己的胜利;第三件事就是要彻底消灭敌人,因为敌人只是被打败了,但是还远没有被彻底消灭。……’
‘不因胜利而骄傲’——这就是列宁性格中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使他能够冷静地估计敌人的力量,保证党不遭可能发生的意外。”###[9]
大会结束以后,斯大林回到高加索,在巴库居住了下来。他在这里把组织团结在大会口号的周围,指导秘密机关报《巴库无产者报》的出版,并且组织了一次成功的斗争,把孟什维克从巴库的区委员会中驱逐出去。巴库成了布尔什维主义的堡垒。布尔什维克在全国都很活跃。
当党发觉它面临着新的政治任务时,伦敦大会的决议刚好传达到各地方组织。
★★★[1]《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0卷第126页。
★★★[2]《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1卷第220页。
★★★[3]《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6卷第51页。
★★★[4]《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1卷第112页。
★★★[5]《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1卷第258页。
★★★[6]《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1卷第201—202页。
★★★[7]《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1卷第404页。
★★★[8]《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2卷第444页。
★★★[9]《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6卷第51—52页。
第九章反动年代
沙皇政府用逮捕与极刑削弱了群众的革命斗争后,决定发动一次政变。它的目的是想一举取消它在革命的压力下所作的让步,恢复沙皇与他的官吏们的专制权力。专制政府进行了一次坚决的进攻。
1907年6月16日(俄历6月3日),第二届国家杜马被解散了,国家杜马中的社会民主党党团人员被捕并受到审判。1905年颁布的确定国家杜马选举办法的选举条例被废除,而代之以一个由沙皇颁布的新选举条例。新的条例削减了工人农民在国家杜马中的代表而增加了资产阶级与地主的代表。所有社会民主党与左派资产阶级的报纸都被封闭。大批革命工人遭到逮捕。
刚刚经过了一段革命高涨时期的党这时不得不退却。在列宁的英明领导下,党在这第一次退却时只蒙受了最小限度的损失与灾难。
党面临的重要问题又是它应不应该参加第三届国家杜马选举的问题。一部分布尔什维克主张抵制。加米涅夫竭力主张这个政策。列宁主张参加选举。他说,在直接革命斗争的道路开放着的时候,对国家杜马加以抵制是正确的。现在,局势变化了。必须加强在非法状态下的党而利用一切能和群众接近的合法的可能性。第三届国家杜马必须被利用作为公开的讲台。加米涅夫以及其他主张抵制的人不承认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