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绪方竹虎上面所记述的内容来看,让米内出面组阁,这对汤浅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意见”,也是“遏止缔结三国‘同盟成为现实’,防止法西斯阴谋得逞的最后的一招”。
就米内本人来说,他不但没有要当总理大臣的野心,而且也没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天皇下令让他组阁,他感到特别意外。他在政界中没有亲信辅佐,只好由原田熊雄从中斡旋,好歹商请原大藏大臣石渡和原厚生大臣广濑协助完成组阁一事。
据历史学研究会1953~1954年编写出版的《太平洋战争史》中记载:
米内出面组阁,无疑大大有利于持亲英美观点的重臣。所以,陆军和革新派表现出明显的对立情绪。近卫也因自己被晒在一旁而敌视为组阁奔忙的冈田和汤浅等。但是,由于天皇谕令陆军大臣协助组阁,结果俊六大将得以继续留任新阁。
组阁顺利结束了。海军大臣吉田善吾也被留任。
米内出面组阁,山本的想法是怎样的呢?他认为:米内以后应该出任军令部总长。所以,他想尽力阻止推举米内就任新阁中的总理大臣。并且,在新的内阁组成之前,他曾一再向原田熊雄阐明自己的这一观点。但是,未能成功。米内还是担任了新内阁中的总理大臣。原田在给山本的信中解释说: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关于这件事,《西园寺公与政局》一书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述。
米内这时依照已往的惯例退出了现役。
米内离开海军,这对海军来说,是个很大的损失,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但是,山本心里最清楚:只有米内就任总理大臣,日本才可能有光明的前途。
事实上,米内在主持内阁期间,终究没有让“三国同盟”问题出现反复,即使有人提起,也被他否定了,没有被列入内阁的议事日程。关于早就提出的“总动员法案”及“战时实行经济统制”等问题,他都委婉地应付过去了。从当时的报纸上可以看出,在记者招待会上,米内就“战时实行经济统制”等问题答记者问时说:
“关于战时实行经济统制问题,这要视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我们当然要坚持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加以充实和完善。而那些在实行中弊大于利的措施,自然要重新考虑。”
他的上述观点和提法,实际上同他在平沼内阁中以海军大臣的身份在议会上所作的发言的内容是相一致的,也是他一贯所主张的。只是这时所用的言辞更委婉一些罢了。
尽管他在发言中注意到尽量能被各界人士都能接受,但是,陆军还是不满意,遂宣布他是“不受欢迎的人”。
米内内阁提出总辞职后,米内曾说:
“我任首相期间,不搞‘三国同盟’,也不实行所谓的国内改革,这必然引起他们(陆军)的不满。所以,他们决定倒阁”。
实际上,在米内组阁之初,陆军及右翼中的一部分人对他就怀有强烈的不满情绪。内阁参议中末次信正、松井石根和松冈洋右等三个人,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因。拒绝米内的一再挽留,毅然提出辞职,所以,内阁组成之初,就有各种征兆表明,它不会维持多久。
米内开始组阁时,想让原陆军大臣俊六继续留任新阁,但也碰了壁。石渡在太郎理解米内欲留俊六的心情,他给陆军省挂电话,希望?能主动参观设在海军的一个水交社的组阁本部。不知是军务局长还是谁接的电话,电话中用刁难的口气说:
“我们以为总理大臣能到我们这里来拜访,我们一直在恭候他呢。”
石渡听了,非常恼火。他愤愤地说:
“陆军竟能说出如此狂妄不通情理的话来,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陆军方面的人到圣上亲命之臣这里来,还有什么行不通的吗?”
石渡和米内稍议之后,还是决定让?前来。可是,对方在电话中阴阳怪气地说:
“恐怕他不会前去吧!”
又让石渡等了好一会儿,最后才慢条斯理地回答说:
“不然,那就去呗!”
据说,这时米内很不高兴地说:
“如此慢慢吞吞,真是不敢劳驾。请你转告?大将,让他亲自来接电话。我要对他说,我到他那里去拜访他。”
正如绪方竹虎在书中所写的那样,倒阁运动从米内组阁的那天起就开始了。
陆军中的少数右翼分子,把米内内阁的出现说成是“天皇身边佞臣阴谋的产物”。更有甚者,陆军中的那些对汤浅内务大臣极为不满的青年军官,竟把天皇让陆军大臣?俊六“协助米内组阁”的圣谕辱为“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