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他再次访问德国,与希特勒协商最后的和平解决问题。追次会见在东普鲁士举行他又高兴地注意到,希特勒不如他显得富有军人姿态和独裁者的风度当德国将军们伸出手来和他握手时,他认为,为表示尊严,必须拒绝握手,而是以罗马式的举臂作答。直到有人向他指出,这样做也许会被视为粗野无礼时,他才停止。这除了反映他有自卑感以外,还表明,当偶尔不得不离开受人尊敬的位置时,他缺少机敏处世的本领当他乘坐一架德国飞机旅行时,他坚持要坐在专门为希特勒驾驶飞机的飞行员身旁操纵飞机,并要求在不久发表的公报中写入这一事实。
从东线战场的形势看,墨索里尼一定会意识到,他所主张的闪电战是不可行的。战地指挥官告诉他装备不足,他好像听不进似的;相反,他要求希特勒让他再派十个师去东线。无疑,希特勒所提供的假战果、编造的地图和数据又一次使他受到了鼓舞。1941年10月,希特勒再次向他保证,战争实际上已经打赢。听了这话以后,他要求希特勒容许他将意大利在俄国战场的兵力增加一倍他自己的陆军参谋部认为这一要求极其荒谬:增派部队所需的卡车和枪支根本没有着落,他所提到的“摩托化师”离摩托化还有十万八千里。倘若战争真的如宣传机构所声称的那样已结束,这倒也无关紧要他解释说,“最后出席和会时,在俄国有二十万人要比只有六万人的影响大得多”;当前重要的是,应有一批意大利记者及时赶赴前线,为占领莫斯科做报道。
意大利和德国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并肩作战而变得更加密切墨索里尼随便泄露军事机密,使德国人非常恼火,因此他们只是到最后一刻或当他们真的想欺骗敌人的时候,才把自己的设想告诉他有些纳粹分子盼望着能有这么一天公开把意大利降格为一个傀儡国家,不用再以一个独立的盟友相待对墨索里尼来说,他不能容忍别人像对待部属一样地对待他更重要的是,随着起初认为德国必能速胜的信心逐渐消失,他对盟友所抱的幻想也趋于破灭他私下多次批评德国人无知,没有教养,不守信用;他真的盼望他们在俄国吃败仗,在本土遭英国飞机的轰炸他脑子里甚至再次闪过这样的念头如果民主政体国家赢得这场战争,或起码教训一下德国,让她尝尝惨败的滋味,意大利或许能得到更多的好处他心里明白,柏林知道他曾下达了令人困惑的命令,在意大利和德国边界继续修建防御工事。所以,他的某些反德言论,柏林当然也知道得一清二楚
大批意大利平民被征集去德国当劳工,顶替那些应征入伍的德国人,这一现象也表明墨索里尼处于从属地位。有个时期,意大利在德国的劳工竟有三十五万人之多。这意味着,德国人是出军人的民族,而意大利人几乎被当作随营人员,对此墨索里尼感觉脸上无光为什么这些人不在意大利军队里服役?为什么在这场大战的中期,意大利竟有这么多人找不到工作?这都是些不好解释的问题更难解释的是,在德国的意大利工人待遇还不如英国战俘好,有时甚至更坏意大利驻柏林的大使有一半时间是用来处理这些意大利民工所引起的麻烦,以及他们在德国所受到的低劣待遇问题的。
1941年10月,希特勒决定向西西里派遣一支强大的空军,计划在德军元帅凯塞林指挥下进攻马耳他他再次要求建立一个意—德联合军事参谋部,授予凯塞林“南部战区最高司令官”的头衔。虽然墨索里尼知道,只有德国军队才能使他免于失败,但他不愿让任何德国人在意大利发号施令他一再拒绝建立联合司令部造成了不幸的后果;虽然他最后同意凯塞林任最高司令官,但不给他实权,从而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从而使消灭马耳他和组织对北非的供应两个任务的完成受到极大的损害。
另一场战斗也证明是难以取胜的,那就是对经济的控制因为墨索里尼确信这是一场速决战,所以一开始就没有严格的实行粮食定量供应,以免引起人们不必要的恐慌。他吹嘘说,当欧洲其他各国食品短缺日益严重的时候,他这样做表明,法西斯意大利恢复能力强,经济力量雄厚。虽然他不得不秘密地要求德国支援谷物,但直到1941年初仍说意大利食品储备非常充足最后,他只好勉强地实行面包定量,由于为时太晚,所以每人每天的定量逐渐减少到只有一百五十克他不得不承认在这一问题上错了,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他却感到满意,因为意大利人现在不得不作出重大牺牲,他们的粮食定量标准可能是欧洲最低的。在意大利有些地区,尽管法令苛刻,控制很严,但他也只得承认,四分之三的农产品流向了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