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墨索里尼传(123)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墨索里尼传(123)

作者:(英)丹尼斯

墨索里尼在为这一胜利高兴的同时,又感到郁郁不乐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相比之下法西斯相形见绌。他一时怒起,说要枪毙格拉齐亚尼,因为他未能在德国人到来之前努力赢得胜利现在他真想阻止更多的德国军队到达北非既然隆美尔已教会他可以做些什么,他就要争取把征服埃及的功劳由自己包揽当德国人要求建立战地联合司令部和参谋长联合委员会时,他拒绝了,认为至少在名义上,德国驻北非的这支装甲部队必须隶属于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和他本人可是在德国压力下,他同意作一些退步他答应,除通过卡瓦莱罗转达外,他将不再直接下达命令。这样,卡瓦莱罗作为一名司令官,至少在名义上获得了某种程度独立行事的自主权实际上,对派来更多的德国增援部队,对隆美尔继续不屑理睬罗马的命令自行其是,墨索里尼屁都不敢放一个。

1941年4月,亚的斯亚贝巴的意军向一支盟军混合部队投降,接着意大利丢失了它的东非帝国,时间恰好正是帝国创建五周年之际意大利在1935至1936年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中,用了很长时间才赢得胜利,而现在墨索里尼的庞大军队没有多少时间就被打得落花流水。他喜欢称之为“法西斯政权的明珠”的埃塞俄比亚现又重新获得独立使他的帝国主义招牌十分难堪的是,法西斯军队中的黑人士兵几乎全部起义当获悉一名在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将军向一支比利时部队投降时,他感到特别窝火,因为按他的观点,比利时人也不配称为一个民族,无权与意大利平起平坐。在东非,投降的意大利人非常多,战死的却很少。他莫名其妙地解释道,这一事实表明了“意大利民族的又一缺陷”。

大臣们不愿听这样尖刻的评价,也不可能不为墨索里尼的狂言感到惊骇他声称,战争的道路仍十分漫长,或许他还有时间先败后赢,恢复已丧失的威信他打算征募一支更庞大的军队,但却忘记了现有的士兵人数已超出了武器和服装的供应能力。有时他试图让内阁相信,弹药并不缺乏,不过大部分内阁大臣在前线呆过较长时间,知道他说的与事实不符。有一次,他又另说一套,当大臣们要求他自圆其说时,他拒不回答,突然结束了会议。军队的校官们告诉墨索里尼,新的轻型坦克在战场上中看不中用,他却不肯冷静下来倾听意见有些事实真相实在令人不快。

德国军队和他们的重型装备到达埃及边界之后,出现了未曾预料到的供应问题解决的办法之一是按原计划重新启用法国人占据的突尼斯比塞大港。此港与的黎波里不同,拥有大型装卸机械,离西西里只有十小时的航程而去的黎波里的航程通常需三十二小时,况且更易受到以马耳他为基地的飞机的攻击。1940年6月,他错失占领比塞大港的良机,他虽承认了这一错误,可是为时已晚现在已是1941年,德国人有充分理由不向法国傀儡政权施加过大的压力以免突尼斯倒向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法西斯分子感到又恨又羞,恨的是法国人失败了居然仍能维持一个帝国,羞的是意大利却丢失了自己的东非帝国他们决意在和平解决时务必将突尼斯划归意大利所有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坚持反对希特勒关于与法国达成协议以争取比塞大港提供装卸设备的意图结果,生死彼关的供应船继续依靠通向的黎波里的危险航线,隆美尔的先头部队得到补给十分困难。

6月初,希特勒要求在勃伦纳山口举行会谈。墨索里尼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会晤,因为在这种场合,他往往感到手足无措,张口结舌,自卑感加深虽然莫洛托夫和佛朗哥将军都已向人们表明,一个有勇气的人是如何对抗希特勒的,可是当他和希特勒面对面在一起的时候,他从来也鼓不起勇气顶撞希特勒领袖以前不时鄙视地说佛朗哥是一个没有主见、没有政治眼光的人,但佛朗哥在希特勒面前却顽强不屈,敢于反抗,取得了彻底成功。他的反抗精神挽救了西班牙,但希特勒不得不勉强地敬重他。而墨索里尼则相反,他优柔寡断,屈服于希特勒,结果越来越把意大利引向深渊。

几周后,德国人突然进攻俄国墨索里尼偶尔曾想往有朝一日或许能和斯大林结成联合阵线,共同反对民主政体国家,某些法西斯竞人对此前景也表示欢迎。但1941年6月,他毫不犹豫地提出派兵参加入侵俄国,可德国人不想接受,希望他不要分散兵力,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北非墨索里尼对俄国军队的评价很低法西斯宣传曾批评俄国军队过于政治化,甚至过于墨守成规。他觉得,如果在战争结味前,意大利有大量军队在俄国战场,他将会获得更多的战利果实。墨索里尼在重蹈覆辙,因为前一年他曾犯过同样的错误。他一心要表明,除希特勒外,他也是这场战争的指挥者;并且深信,俄国人属于劣等民族,因此不可能进行坚决抵抗。他还认为,数周或数月之内追场新的战争也许就将结束他没有时间再作进一步考虑,也没有必要征求大臣和将军们的意见,跟着自己的政治感觉走他曾简单地主观设想,意大利人听说他们又多了一个作战对象,定会情绪高亢。虽然听起来人们似乎会感到离奇,但他的确说过,他拥有比德国人更精锐的部队和优良的武器打这样一场战争甚至几天后当他发现俄国人要比他想象的强大得多的时候,他仍不改变主意,反而要求优先让他派遣意大利军队赴俄国作战为了求得在欧洲新秩序中德、意两国合伙的权利,在俄国战场上,意大利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在军队数量上超过罗马尼亚和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