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齐亚诺和发战争财的人之外,其他所有人都对吞并阿尔巴尼亚感到失望,因为战争耗费了大量的钱财,而这个小国的经济潜力却微乎其微。德国人发来了正式贺电,但他们的高兴并不真实。他们虽满意地看到墨索里尼与西方民主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但担心墨索里尼正自不量力地企图通过在军事上迅速取得胜利来调整轴心内部的力量平衡。德国人知道,他正准备与法国打一场殖民战争,而且这场战争很可能未等德国准备好就会爆发因此,他们自己正在秘密策划对波兰发起突然进攻为不让别人扰乱安排好的时机,他们要求墨索里尼将其下一步侵略行动延迟一年或两年。
墨索里尼的好战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装腔作势1939年初,他再次向德国人吹嘘,他有足够的力量单独和法国人交战但他又对别人说,他不打算和任何人打仗,因为他不能全然不顾某些将领们认为意大利没有资格进行一场大战的意见实际上他是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威胁法国人,使他们屈服,可是未能得逞。因此,下一步最好是说服德国人担负实现意大利领土野心的义务西方列强对他在阿尔巴尼亚的冒险反应强烈,都作出了军事上支援希腊和土耳其的保证,以防止意大利的进一步推进这就更加坚定了他接受德国的建议正式结盟的决心。
2.钢铁同盟条约(1939年)
1939年5月,条约终于签订。墨索里尼这位曾杜撰过“轴心”一词的造词专家称该条约为“钢铁同盟条约”。他原先想出的第一个名称是“鲜血同盟条约”,经审慎考虑后放弃了。签订这项条约的最后决定是他在一气之下做出的,因为外国记者报道说,意大利人民中有一股强烈的反德情绪他指责这些报道纯属无中生有,但也可能是他被那些由他本人组织的、人为地支持德国的示威蒙骗了。
由于墨索里尼反复要求,订立盟约不仅仅是为了防御:既然与民主政体国家的战争看来不可避免,因此条约首先应该是进攻性的,以便精心选择最合适的战争时机无论他后来找什么借口,墨索里尼签字时完全明白,德国人下一步将是入侵波兰。尽管如此,他仍甘愿让他们起草条约。此外,他还认为无需向大臣和军事顾问们征求意见虽然德国人多次地欺骗他,但他也不要求希特勒澄清波兰问题的用意。在条约措辞上,也是一切由德国人说了算,结果造成意大利必须主动承担支持德国的义务。他所关心的只是两国结盟这一简单的事实,而不是盟约的条款。这可从以下事实得到证明:在条款尚未确定以前,他就宣布条约已经产生。条约签署数小时后,希特勒就密令他的将军们准备进攻波兰:同时还下达了一道命令,明确要求对这一行动严加保密,不让新盟友知道。
墨索里尼毫不怀疑—齐亚诺也有把握—意大利在外交上足智多谋,希特勒不是其对手。他承认,德国人可能占领波兰,但作为报答将会允许他在巴尔干为所欲为。意大利可以进攻希腊、土耳其、瑞士、甚至罗马尼亚,而且这些行动都能得到德国的全力支持。墨索里尼向希特勒吹嘘说(纯属空谈),一旦战争爆发,他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占领巴尔干半岛各国以及多瑙河盆地,以便为他的军备计划夺取充足的原料。与此同时,他正在策划掀起反犹太人运动,并在法、英殖民地煽动革命。他还计划支持阿尔萨斯、布列塔尼、科西嘉和爱尔兰的自治运动。他断言,美国的干预也阻挡不了英法的失败了倘若苏联干预,那也必将徒劳无益相反,如果苏联和民主政体国家站在一起,甚至还有好处,因为这将加剧由于共产主义在西方广泛传播而造成的分崩离析。
墨索里尼从以上推测得到极大乐趣他带着偏见公开向全世界表明,他说话算数但私下听他的口气,战争似乎还需三年才打得起来在这三年的时间里,经济实力雄厚的西方国家势必在军备竞赛方面超过意大利,而他对这一事实似乎并不担心也许这一事实还是不提为好;也许他并不相信这个事实。5月底,他向希特勒发了一份为时已迟的电报,表示愿意把战争推迟到1943年。然后,他闪烁其词地骗大臣们说,钢铁同盟条约的一项秘密条款对推迟战争写得详详细细、一清二楚希特勒胸中早有打算,对推迟战争之事未作确认性的书面答复。
关于战争时机的选择,不管墨索里尼的真正动机何在,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向他的德国伙伴施加压力据推测,他主要想利用希特勒的下一步侵略行动。无疑,他也希望波兰不抵抗就屈服但他向德国人说得清清楚楚,倘若波兰问题导致一场全球大战,他将和他们并肩战斗这和他早些时候说将帮助他们打垮捷克斯洛伐克完全一样,毫无差别。他重申,真正的人生来就爱好战争。同法国人打仗,意大利人都能以一挡三在他亲自指挥下,意大利武装部队现在装备有最新式的武器,完全能应付任何不测事件他再次打算要占领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参谋长们奉命拟订计划,准备进攻南斯拉夫和希腊。尽管墨索里尼后来声称,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和平事业,可是这些行为和一个致力于和平事业的人南辕北辙,与现实并无多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