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魏王曹操(40)

魏王曹操(40)

作者:关河五十州

吕布、郭汜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马背上的英雄时代。在此之前,步兵是战场上的主力,将帅只须用旗鼓指挥步兵接敌即可,就算是骑兵,因主要采用骑射战术,骑兵军官也无须冲至第一线。自从骑兵冲击战术推广开来,将领们如果不参与冲锋,就无法对高速运动的部属进行指挥,于是擅长骑马搏战,经常身先士卒,驰骋疆场的名将便开始不断涌现。

吕布就是这样一个出色的骑兵将领,早在并州时便有“飞将”之称,武艺方面比郭汜更为高强。在民间的龙门阵里,单挑的将领往往大战数百回合而不分胜负,甚至还要等到第二天继续较量,这其实也是虚构的。吕布、郭汜很快就分出了高下,当时骑兵普遍使用长矛,吕布一矛就刺中了郭汜,不过并不是要害部位,在郭汜后面护卫的骑兵见状,赶紧冲上来,把郭汜救了回去。

单挑虽以吕胜郭败告终,但对战局实无太大影响。不久,因参与守城的少数民族士兵叛变,长安终被攻破,吕布被迫逃往关东。

人中有吕布

吕布出奔时,特地带上了董卓的首级,想好的投靠对象是袁术或是袁绍。他认为,在袁氏兄弟逃离洛阳后,留在洛阳、长安的袁氏一族被董卓杀戮殆尽,他既替袁家报了仇,就一定能取得两兄弟的信赖。

首先接纳吕布的是袁术,但袁术并没有想像中那么热情,对待吕布很敷衍。当然这也怪不得袁术,当初丁原那么信任吕布,吕布却被董卓,杀了丁原,后来董卓也视吕布为心腹,走哪都带着他,结果吕布刺杀了董卓,如此反复无常,你说哪个被他依附的人敢放心?吕布的并州骑兵纪律还差,专事抄掠,整天惹事,渐渐地,袁术的脸色就越来越不好看了,吕布觉察出来,只得离开袁术,北上寄身于袁绍篱下。

袁绍对吕布也疑神疑鬼,但当时河北的黑山军张燕部气势汹汹,袁绍知道吕布擅战,便想到收留吕布,用他来对付张燕。

吕布从长安逃出时,只带了几百骑兵,不过兵在精而不在多,其马队之精强是毋庸置疑的,吕布本人更是勇贯三军,并能够纯熟运用各种骑兵战术。张燕麾下有步兵一万多,骑兵几千,其骑兵是无法与吕军相抗衡的,只能依赖于步兵的数量优势。

吕布有一匹良马,唤作赤兔,当时人有一句口头禅“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人马合一,可谓相得益彰。吕布的战术也很特别,双方列阵后,在黑山军步阵尚未松动,也没有露出明显薄弱之处的情况下,他就率亲信将校数十人,对其步阵发起了猛烈冲击。

同为骑兵名将,公孙瓒在地位升高后,就较少亲自到一线作战了,但吕布即便已成为全军统帅,也仍旧保持着亲自冲锋陷阵的习惯。这种奋不顾身的作战风格和勇气,固然早已不是战争时决定胜负的唯一条件,然而对将士的激励作用却也不可小视。

以数十骑进行冲击,看似规模太小,但这种冲击的主要价值并不在于杀伤多少敌人,而是要冲断敌步阵的队列和指挥序列,从精神上打击和威慑对手,使敌军陷入混乱。

骑兵对步兵发起冲击,最常见的是先从正面穿过敌步阵,然后再掉头从后方再次实施冲击。吕布和他的骑兵分队有时一天要发动三四次冲锋,每次都斩首而出,这样连战十余天,黑山军方面已经是风声鹤唳,混乱不堪,吕布趁势发动总攻,集合本部所有骑兵进行掩杀,将黑山军一举击溃。

打败黑山军后,吕布自恃有功,又狂妄自大起来,不但要求袁绍给他扩充军队,增加兵力,还放纵手下的并州骑兵抢劫掠夺。袁绍感到吕布难以驾驭,对他忌恨起来,吕布感觉到了袁绍态度的变化,只好请求返回洛阳。

袁绍是个外宽内忌的人,由于担心吕布再回来成为自己的祸害,便不顾吕布立有战功,决定动手除掉他。考虑到吕布勇猛无敌,袁绍一边假意答应其请求,表荐吕布为代理司隶校尉,一边派三十名铠甲兵护送吕布,实际是打算乘其不备,来个乱刃分尸。

发现袁绍可能要暗算他,吕布让铠甲兵住在他的营帐旁边,同时派人在营帐中弹筝,以麻痹对方。筝声悠扬中,吕布悄悄逃了出去,铠甲兵都被蒙在鼓里,以为吕布还在帐中。半夜时分,他们摸进帐内,在黑暗中朝着吕布的床乱砍了一气,接着便回去复命,说吕布已被他们结果。

第二天天亮,袁绍派人复查,才知道吕布还没死,遂命部属赶快追击。然而大家都深知吕布的厉害,没一个人敢于接近,于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吕布逃入河内,与张杨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