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刻,鲍信安排一部分勇猛骑兵,护卫曹操先行突围逃走,他自己则率其余骑兵拖后掩护。经过一场激烈而残酷的厮杀,曹操总算逃出,但鲍信却战死沙场,而且连尸首都不见了。曹操高价悬赏,多方寻找,仍然遍觅不着,无奈之下,他只好命工匠用木头刻了鲍信的模样,又给木头人穿上鲍信活着时穿过的衣服,然后为之举行了隆重的祭吊安葬仪式。
在参加酸枣会盟的诸将中,唯一力挺曹操到底的只有鲍信。曹操又痛又悔,深感正是自己的大意和鲁莽,才令这位知心好友送了性命,在祭吊安葬仪式上,他涕泗横流,哭得非常伤心,将士们也跟着落泪,悲奋之下,大家都发誓要为鲍信报仇雪恨。
曹军因鲍信之死群情激昂,众志成城,而黄巾军则因为连续取胜,防备开始松懈,曹操针对敌人暴露出来的这一弱点,在掌握敌军阵地和附近地形特点的前提下,发挥骑兵机动性大和冲击力强的优势,主动发起进攻,再度同黄巾军进行会战。
这是黄巾军自进入兖州以来,所遇到的最激烈的一场战斗,由于缺乏心理准备,他们渐渐开始支撑不住,曹操又乘势用骑兵进行突袭,最终击败了敌人。
第3章胜负乃兵家常事
尽管黄巾军在寿张会战中的落败,还只能说是兵锋稍挫,尚不致于伤筋动骨,但也已令其士气大为低落。这个时候,曹操采用双管齐下的策略,向黄巾军发出了劝降书,黄巾军不但不予接受,而且反过来也给曹操送来了一份劝降书。
黄巾军信奉所谓太平道,对其它鬼神祠庙,一概予以禁毁,曹操年轻时做过济南相,在任上时,也曾拆毁鬼神祠庙,并严禁官民举行祭祀。济南国隶属青州,青州是青州黄巾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太平道也早就在青州等地有过私下传播,大概太平道在当初传播的过程中,与当地其它鬼神信仰有过争夺信众的冲突,曹操移风易俗,拆毁祠庙,客观上有利于黄巾势力在济南乃至整个青州境内的扩大和蔓延。
黄巾军中有一些人是济南人,对曹操在济南时的所作所为有一定了解,他们觉得曹操当初的做法和他们是相通的,在劝降书中,他们对曹操说,汉朝气数已尽,黄巾当取而代之,既然先生你是个明事理的人,又何必要逆势而动呢?
曹操读信后,气得连连跺脚,呵斥痛骂,但他同时也感到既然连黄巾军都认为与他有相通之处,自己争取黄巾军是大有希望的,故而决定对政治招抚的这一做法不予放弃。
奉天子以令不臣
寿张会战的结果表明,曹军骑兵不仅成功地找到了黄巾军步阵的薄弱之处,而且已经善于运用集群骑兵的合力,对单个骑兵能力的不足进行弥补。
在各自都发出劝降书,又都为对方所拒绝后,曹操继续发挥骑兵机动力强的优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连续出击,昼夜不停地组织会战。黄巾军则像被瞬间破功一样,找不到抵御的办法,几次会战之后,所部损失很大,不得不节节撤退。
黄巾军靠攻城略地维持给养,男女老少都伙在一起,走一路吃一路,一旦连续败北,处境便极为困难。在他们败退至济北国时,已是寒冬季节,更是衣食无着,饥寒交迫,曹操趁机加强政治攻势,对黄巾军“开示降路”,敦促其赶快投降。
黄巾军走投无路,经过谈判,终于同意归降,接受曹操的指挥。曹操共得降兵三十余万,家属男女百余万口,曹操大为高兴,宣布既往不咎,一个也不加以伤害。他从三十余万降兵中挑出特别精壮,用官方说法可称之为“百战悍贼”的老兵五、六万人,编成了一支独立建制的部队,号称“青州兵”,剩余降兵则和所有降众家属一起,被组织起来,安排到乡间进行耕作,以便生产自给。
青州兵作为精锐步兵,与曹军中经历过战争磨练的骑兵相得益彰,曹军的作战能力由此得到极大提高,已足以与任何一个诸侯及敌对势力相抗衡。
击败和降伏青州黄巾,使曹操在兖州站稳了脚跟。这时他在名义上虽已是一州之主的州牧,但事实上还不可能立刻摆脱对袁绍的依附从属地位,外界都把他在兖州的成功,视为袁绍势力在河南的延伸。袁绍自己也如此认为,遂向朝廷举荐曹操为正式的兖州牧。
袁绍以为曹操一直都是需要靠他罩着的小弟,但曹操的幕僚们却早已把袁绍当成了潜在的竞争对手。新附谋士毛玠年轻时做过县吏,以刚正不阿,清廉公道著称,他本来想投靠荆州牧刘表,途中听说刘表政令不明,才取消原定计划,投奔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