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让曹休和曹丕同住,待他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曹休从此跟随曹操四处征伐,曹操的“虎豹骑”皆由他最信任,同时也被认为最有潜力的曹家大将统领,曹休即为“虎豹骑”的主将之一。
公元218年4月,刘备派张飞驻扎在固山,扬言要截断曹军的退路。曹洪召众将进行商议,大家皆疑虑不决,只有曹休不以为意。
曹休懂得换位思考,如果把他自己换成张飞,真要截断曹军退路,不是应该悄悄地进行吗?你见过谁在这么做之前,会一个劲地大声嚷嚷,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
张飞如此大肆宣扬,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他想截,但是做不到,或者说还来不及集结。曹休主张,趁此机会,赶快痛击正面的蜀将吴兰,他断言,吴兰一败,张飞必退。
曹洪是“假主帅”,曹休才是“真主帅”,“假主帅”自然要听从于“真主帅”,曹洪立即依计进兵,将吴兰军杀得大败。听得吴兰兵败,张飞、马超果真只能怏怏而退。
这一期间,刘备亲临阳平关,指挥主力对汉中曹军发动攻击。根据曹操的部署,夏侯渊、徐晃屯阳平与刘备对峙,张郃屯巴、汉之间的广石,与阳平关守军成犄角之势。
最初,刘备低估了曹军的力量,为切断渊、郃之间的联系,派蜀将陈式前去破坏马鸣阁栈道。徐晃带兵出击,大败陈式,守住了这条咽喉要道。曹操得知此事很高兴,特授徐晃符节,以示优宠。
刘备一击未中,再以精兵万余,分为十部,利用夜色为掩护,对广石进行急袭。张郃率亲兵进行搏杀,刘备的这次大规模夜袭也以失败告终。
徐晃、张郃,一个当年是白波军的大将,在官渡大战中斩过文丑,另一个还在袁绍帐下为将时,综合实力就在颜良、文丑之上,这两个人都小瞧不得。刘备终于认识到,即便曹操不在汉中,也同样不能掉以轻心,为此他通过向后方的诸葛亮写信求援,不断向前线添加兵力。
眼来汉中战事越来越紧张,曹操坐不住了,当年秋天,他亲自领兵来到长安。
本来曹操是打算亲自到汉中与刘备对阵的,但在他从邺城出发前,北方的乌桓反叛,曹操不得不命儿子曹彰前去征讨。及至他到了长安后,南阳民众又在宛城守将侯音的带领下,发动了起义,于是曹操又命驻于樊城的曹仁讨伐侯音。这两件事都让曹操牵肠挂肚,由于担心曹彰或者曹仁出意外,他只能暂时坐镇于长安,而没有马上前往汉中。
对于刘备而言,在曹操到达汉中之前,采取新的战略战术,迅速在汉中前线实现突破,乃是最佳选择。公元219年2月,刘备自阳平南渡沔水,顺着山麓向前推进,在定军山下扎营。
定军山北临沔水,东望汉中,乃汉中除阳平关外的又一屏障,故而,夏侯渊、张郃亦率曹军主力在此布防。
夏侯渊在进军汉中前,曾横扫西北,屡屡获胜,差点让人忘记了,他其实是个刚猛有余,谋略不足的将领。曹操虽出于政治需要,一味在军中吹捧抬高夏侯渊,但其实并没有忘记夏侯渊的弱点和缺陷,经常告诫他,说将领不能光凭勇敢,还得有智谋,如果有勇无谋,不过是匹夫之勇。
问题是,一个将领的缺陷往往根深蒂固,不是敲打几句就能改正过来的,夏侯渊在战场上依然故我,军中称为“白地将军”,即没有谋略的将军之意。
夏侯渊派张郃保护东面的营围,自己率轻装部队保护南面的营围,给夏侯渊这么一分兵后,两边兵力都很薄弱,刘备向张郃挑战,张郃失利,夏侯渊分出自己带领的一半兵力支援张郃,结果把自己这一边的力量又弄得更弱了。
夏侯渊指挥的是轻装部队,兵力又少,便在距营寨十五里处的地方围起鹿角,指望借助于鹿角进行防御,不料鹿角却被刘备乘夜烧掉了。鹿角烧掉,当然需要查看和修补,这种情况下,夏侯渊完全可以把任务交给部下,但他恃勇轻敌,仅仅带着四百名士兵就前往鹿角区,而且也未制定任何防范掩护措施。
刘备的谋士法正随军征战,法正拥有出色的战场观察和判断能力,他在高处侦察,看到夏侯渊带着很少的士兵出现在鹿角区,便赶紧建议刘备全力突袭。
刘备命大将黄忠督师出击,黄忠一马当先,率部向曹军扑去,顿时,战鼓声震天动地,喊杀声响彻山谷,夏侯渊猝不及防,想要退回营寨,后路已被截断。两军交锋,夏侯渊当场战死,这段情节经过重新演绎,后来成了著名京剧《定军山》的主要参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