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魏王曹操(145)

魏王曹操(145)

作者:关河五十州

公元211年4月,曹操打着进讨张鲁的旗号,命钟繇从洛阳向关中推进,同时派大将夏侯渊等人由河东郡出兵,前去与钟繇会合。

果不其然,得知曹军进兵关中,关中诸将都以为是来袭击自己的,纷纷举兵反叛。马超的地域和抱团观念较强,过去钟繇试图让他与韩遂互斗,他认为钟繇是关东人,关东人的话信不过,因此没有上当,这次集体反叛,也以他的态度为最坚决。

马超被外界认为兼具韩信、英布那样的勇武,在羌胡人当中也很有威望,若按实力排序,他应该是联军的领袖。只因韩遂是马超的长辈,又曾同马腾结拜为异姓兄弟,所以马超便推举韩遂为都督,希望他出面领导诸将抗曹,并且对他说:“现在我父亲在朝中被他们控制着,我只好弃父而以将军为父,希望将军也弃子而以我为子。”

韩遂的部将阎行觉得反叛没有胜算,劝韩遂勿与马超站在一起与曹操为敌,韩遂没有听从,说:“现在诸将不谋而合,纷纷起来反抗,这好象是天意吧!”随后他与马超联合关中诸将,加一起共十部,约十万人马,各部迅速向潼关集结,阻挡曹军开入关中。

当年为讨伐董卓,关东诸侯曾联合起兵,现在为对付曹操,关西诸将又组成了联军,其气势和规模也丝毫不逊于昔日的关东军。不过当曹操得知关中兵马正陆续向潼关集结时,却很是高兴,每听到又有一部来到潼关,他都会面露喜色。有些将领觉得挺奇怪,敌人越来越多,不是该感到忧虑吗,怎么还开心起来了呢?

曹操在华容道脱险时哈哈大笑,那是装的,这一次高兴却是发自内心——除了关中事态的变化正中其下怀外,还因为关西军的集结,反而加快了他夺取关中的进程。

抢渡

如果关中诸将分散开来,各自凭险据守,曹军就需要各个击破,一个一个地予以平定,关中地域广大,艰苦尤其不说,最主要的是,没有个一两年时间,这件事完不了,而且其间还不知道会不会再发生其它意外。

如今关中诸将自动集结在一起,正好一网打尽。他们人数虽多,但缺乏统一的指挥,互相之间也互不服气,说是临时抱佛脚的一群乌合之众,也并不为过,总之,不管怎样,总比一个个地去吃掉要容易得多。

值得曹操高兴的另一件事是,他未雨绸缪,在征讨高幹时,便平定了河东郡的叛乱。河东郡由“国士”杜畿治理多年,杜畿宽厚仁惠,其政绩被称为天下之最,河东因此蒸蒸日上,家家户户都过着富足殷实的生活,人们对于曹操和朝廷的向心力自然就强。

韩遂、马超等发动叛乱后,周围有很多县城予以响应,河东虽然和叛乱区接近,但老百姓却毫无响应叛乱的念头。这意味着,曹军在与关西军作战期间,将能够就近从河东获得稳定而可靠的后勤补给。事实也是如此,曹军到达前线后,军中的粮食全部都依赖于河东,甚至到战争结束时,军营里也还剩下从河东运来的二十多万斛粮食。

对关西军一战,曹操固然有着必胜的信心,但他已不会再犯赤壁大战时那样盲目骄狂的错误了。关西军战斗力强悍,又是在其家门口交战,不容小觑,曹操在得知叛乱消息的第一时间,便派曹仁由襄樊一线先行驱师北上,督诸将与关西军隔潼关相对,同时提醒他关西兵精悍异常,严令此去只可坚守营垒,不可轻易出战。

邺城这边,曹操令曹丕留守,程昱等人在军事上予以参谋协助,自己亲临西部前线指挥作战。这一年,他已经五十七岁了。

公元211年秋,曹操到达潼关,集中兵力与关西军对阵。他很清楚,如果光是这样夹关相持,关西军凭险而拒,将很难将其制服,只有绕开潼关,从侧面展开攻击,才有可能打乱其部署。

曹操的打算是北渡黄河,拒河西为营,南向取敌,不过对于究竟该自何处渡过黄河,以及能否顺利渡河,他心中尚无把握。大将徐晃是土生土长的河东郡人,对黄河边的地理特点较为熟悉,曹操于是便把他召来问计。

徐晃的意见是从蒲阪津渡河,因为他发现那里没有关西军分兵把守,同时自告奋勇,愿率一支精兵打先锋,先行渡过蒲阪津,在河西为大部队建立据点。

曹操认为他的意见不错,遂派徐晃、朱灵率精兵四千,于夜间抢渡蒲阪津。

黄河边不是一个渡口,关西军事先又没有分兵扼守,从发现曹军渡河到派兵出击,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等关西军方面得知徐晃、朱灵系从蒲阪津夜渡,派梁兴才率步骑兵五千赶来,人家已经在河西开始搭建营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