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兔分定
让袁绍始料未及的是,他的做法却给其集团内部带来了更大麻烦。本来三个儿子就互不相睦,各据一方后,每个人都拥有了竞争的实力,结果争得比原来还热闹。
相比于老二袁熙,袁尚、袁谭继嗣的条件和优势更大,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尤其激烈。袁绍手下的谋士武将原本就有派系,至此也迅速分成两党,一是以审配为首的冀州系,支持袁尚,一是以郭图、辛评为首的颍川系,支持袁谭。
两党各有自己的小圈子,剩下来的人都主动或者被迫站队。逢纪不属于冀州、颍川中的任何一系,一度和审配关系还不睦。后来官渡兵败,审配的两个儿子被曹军俘获,有人进言说审配可能反叛,郭图、辛评趁机落井下石。
曹操知道逢纪与审配不和,就询问逢纪对此有何看法,逢纪当时说了几句审配的好话,给审配解了围,两人由此接近,逢纪也终于得以在袁尚党中与审配并列。
与袁绍短暂相过的郭嘉,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袁绍处事的典型缺点是,抓的头绪多却往往抓不住要领,整天喜欢谋划却做不出恰当的决断。其实他在处理家庭事务时,也同样如此,看到儿子们你争我夺,他就犹豫不决起来:马上立幼吧,缺乏足够魄力;重新立长吧,心有不甘。
一边是立嗣一事被暂时搁置,另一边却是夺嗣大战逾演逾烈,袁尚、袁谭两党已经水火不容,袁氏集团的整个力量亦随之被削弱。沮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只得再次劝谏袁绍。这次他给袁绍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有出处的,源自于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名为“逐兔分定”。
有一只兔子跑到街上去了,一群人乱哄哄地蜂拥而上,不是说逮到兔子后,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一份,而是因为兔子的归属未定。其后,只要有一个人率先逮住了兔子,看到兔子的归属已定,其余所有人都会立即停止追逐行动。
法家用“逐兔分定”的故事来表明名分的重要,沮授则以此敦促袁绍在立嗣问题须当机立断。他说古有制度,年龄不同就长者居之,年龄相同就看谁贤能,德行相当就用占卜决定,总之,不管套用什么标准,想立哪个儿子,都得早一点定下来,只有早定名分,才能彻底解决内部纷争,消除今后的隐患。
在需要拍板时,袁绍反应迟钝,多疑寡断,但面对沮授的警示,他却又显得刚愎自用,不以为然:立幼,你说不符合规矩,那么,各守一州又有什么错呢?我的儿子们能力都这么强,让他们争一争有何不可,这不是更可以看出哪个儿子更有出息吗?
“我想让儿子们各自占据一州的本意,是要考察他们的能力。”袁绍对沮授说。
袁绍始终不肯听从规劝,沮授亦无可奈何,只在退出时留下了一句话:“祸患大概会从这里产生吧!”
袁绍直到死,也没有确定继承人,亦未对此留下只言片语。他死后,以袁尚、袁谭两党为主的各方力量便自行开始争夺嗣位。袁尚因居于冀州,反应最快,老头子一咽气,审配、逢纪便与袁尚的母亲刘氏联手,假托袁绍遗命,立袁尚为嗣子。等袁谭赶到冀州时,木已成舟,大局已定,他虽然勉强接受了现实,但内心极为不满。
袁尚取得继承人地位后,随即派袁谭镇守黎阳,以抵御曹军的进攻。袁谭无法推托,只得自称车骑将军,领兵出镇黎阳。
二袁在长期的争嗣中矛盾已深,袁尚又知道袁谭对夺嗣失败不满,因而对其缺乏信任,不仅只拨给袁谭很少的兵力,还派逢纪做监军,暗中对他进行监视。
眼见曹军即将大兵压境,袁谭便请求袁尚给他增派军队。袁尚和审配商量,认为不能增兵:给袁谭的兵多,我们这里的兵就少,一旦他翅膀硬了,回过头来跟我们叫板,那岂不亏大了?
袁尚拒绝增兵,令袁谭火冒三丈,他暂时奈何袁尚不得,就把一肚子气撒向袁尚的亲信,逢纪由此落了个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
袁绍病故,随着这个曹操最大敌手的倒下,曹军也迎来了出击的最佳出击时机。公元202年10月,金秋时节,曹操率军渡过黄河,对袁谭发起进攻。
袁谭接战失利,向袁尚告急。黎阳是冀州的门户,黎阳有失,邺城必然即刻受到威胁。到了这个时候,袁尚终于无法再坐视不顾,可是如果派兵增援,还是怕被袁谭一口吞掉,考虑再三,他干脆留下审配守卫邺城,自己亲自领兵驰援黎阳。
袁尚赶到黎阳后,与袁谭合兵一处,在黎阳城外与曹军展开厮杀。在官渡大战中,袁军的指挥水淮与野战能力就被证明无法与曹军相比,那时候的统帅还是身经百战的袁绍,参战部队是随袁绍一路征战过来的主力精锐,袁氏兄弟所部还要等而下之,又哪里打得过曹军,双方多次交手,都是曹胜袁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