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王安石传(31)

王安石传(31)

作者:梁启超

梁按:这是王安石所主张的“全民皆兵主义”,当今这个时代的东西方各国没有不通过这种办法达到强国目标的。然而,我国自秦汉以后两千年,在王安石之前与王安石之后都没有一个人能像他这样看到这一点。而且,他认识到,要引导国民崇尚军事,一定要重视学校教育,这与当今之世的学校特别重视体育是多么吻合呀。中国轻贱军人已经很久了,特别是宋代以来就更加严重,在募兵制度下,要想让军人不被轻贱,就像要到燕这个地方去却驾车往南走一样。王安石说到的那种现象,把安定天下这么大的事交给那些品行和操守都不被乡里认可的奸邪、凶悍、无赖之人,天下的士子却以手执兵器为耻,这种情况,今天和过去没什么区别。如果世上没有王安石这个人,何时才能结束这种局面呢?

现在规定的俸禄一般都很低。如果不是在皇帝身边工作,家里吃饭的人口稍微多一些的,没有不兼营农业、商业,得些收入才能够养活这些人的。至于在下面州、县工作的官吏,一个月的收入多的有八九千钱,少的只有四五千钱,再把候差、候调、候缺的时间算在一起,六七年间只能得到三年的俸禄。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的收入多的实际上不到四五千,少的只有三四千罢了。这点儿钱,即使是个仆役也会感到很窘迫的,何况他们平日的生活以及婚丧嫁娶等开支都包括在里面了。那些社会地位在中等以上的人,虽然穷困,也还不失为君子;社会地位在中等以下的人虽然生活安定,但仍然是小人;只有社会地位居于中等的这些人不一样,生活穷困时他们做小人,生活安定时他们做君子。在天下所有的士人中,社会地位在中等以上和中等以下的还不到百分之一;穷困时做小人,安泰时做君子,这样的人却到处都是。先王认为,治理众人不能用力量压服,所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不能以自己为标准,而应以中等阶层的人可以接受为标准,按照他们的愿望,因势利导,只要中等阶层的人能够遵守,那么先王的意志就可以推行到整个国家,并且延续到后代。凭借如今俸禄的标准,希望士大夫不做有损廉耻的事,大概中等阶层的人是做不到的。所以,如今做了大官的人往往互相收受贿赂,追求金钱,背上了贪污的坏名声;而那些小官吏则生意买卖,索取财物,无所不为。士大夫既然不顾廉耻,给社会带来很坏的影响,他们也就偷懒怠惰,得过且过,愤发图强的心思就更没有了。这样一来,他们的本职工作怎么能不松懈,治理国家的理想又如何实现呢?更何况,贪赃枉法、收受贿赂、侵害百姓的事往往就发生在这里,这就是我所说的没能使他们生活宽裕的后果。

现在,婚丧嫁娶和供养父母所需的服饰、食物以及各种物品都没有礼制法度来加以限制,而社会上一般人都以奢侈为光荣,以节俭为耻辱,只要他们具备财力,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官府既然不加以禁止,而人们又以此为荣耀,那么如果人们的财力不足,不能跟上这种社会风气,到举办婚事、丧事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得罪那些族人和亲戚,被认为是不体面。所以,有钱人家尽量铺张而不知道停止,穷困之人则勉强凑合去迎合这种风气,这就是士大夫被弄得困难重重、失去廉耻之心的原因。所有这些都是我说的不能用礼法约束人们的行为产生的后果。如今皇帝亲自厉行节约,做天下的表率,这是在您左右的近臣权贵亲眼见到的。然而,他们在家里依然是奢侈无度,这些人做了皇上不喜欢的事,违背了皇上对天下的教导,其中有些人是很过分的,但也没听说朝廷对他们有什么惩罚,来警示天下的人。

从前,周朝的人聚在一起饮酒,曾有人被捉住杀头,以为酒喝多了就会产生祸害,使许多人死亡,这才加以严格禁止,不让祸害由此产生。这样做了以后,他的刑罚虽然非常简单,但犯罪以致招来灾祸被处死的人却非常少。

如今朝廷的法律特别严厉的只在惩戒贪官污吏这方面。用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却轻视对奢侈腐化的立法,这就是所谓抓住次要的东西而放松了根本的问题。然而,社会上一些有见识的人认为现在官吏过多,国家的财富已经无法供给,这种议论也是不通情理的。现在的官员数量的确很庞大,然而和前代官员的数量相比大概还算是少的,而且俸禄又那么低,可见,国家经费不足应当是另有原因,官吏的俸禄难道值得计较吗?我固然没有学过管理财政,但历代理财的大概情况我还是知道的。这就是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创造天下的财富,再用天下的财富供给天下的需求。自古以来治理国家,从来没有财富不够用而成为国家的大问题的,问题在于理财的方针不正确。如今天下没有战乱,老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都在尽力创造财富,为什么公家和私家都把穷困作为问题而因此大伤脑筋呢?恐怕就是因为理财不得其法,而有关部门又不能根据现实情况来变通处理罢了。如果我们在理财方面按照正确的方针去办,又能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处理,那么我虽然愚笨,也知道增加官吏的薪俸是不会让朝廷因经费不足而伤脑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