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王安石传(27)

王安石传(27)

作者:梁启超

如今,朝廷立法很严,政令齐备,哪方面的法令都不缺少,为什么我还认为没有法令制度呢?因为如今的法令、制度有很多都不符合先王的政治。孟子说:“国君有仁爱之心和仁爱之名,而老百姓却没有得到他的恩惠,就是因为没有效法先王的办法来治理国家。”按照孟子的说法,比较今天的现状,问题就在这里。然而,现在这个时代距离先王的那个时代已经很遥远了,所遭遇的变化、所面临的形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想要在各个方面都恢复先王时代的做法,即使是蠢人也知道是非常难的。不过,我所说的今天的问题在于没有按照先王的办法去做,指的是效法他们的理念罢了。二帝三王其间相差千年有余,从治到乱,从乱到治,其中的兴盛和衰乱都经历过,人们所遭遇的变化、所面临的形势也各有不同,他们所采取的方法、措施也并不一样,但他们治理国家的理念、处理事情的轻重缓急却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我说,应当效法的只是先王的理念罢了。效法先王的理念,则我的变法革新的主张,就不至于骇人听闻,让天下的人感到担忧害怕,举国哗然,而实际上已经合乎先王的施政方针了。

梁按:当今这个时代谈论政治的人一定要说依法治国,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舍去法制还能够得到治理的。中国的儒家学者讳言这一点,只是用遵守祖宗的现成法度来美化自己。他们所说的祖宗成法是什么东西呢?不过是承袭前代的旧制度罢了。而这个前代又承袭更为前代的旧制度,数千年来都是一丘之貉,结果是:因陋就简,每况愈下。那些以政治家闻名于世的人不过是就现有的法律、制度做一点儿考察,使其名实相符罢了。更好一点儿的也只是弥补其中的一些疏漏,做一些完善的工作。其中一个提倡变法的人就是汉代的董仲舒,他说道:“如果琴瑟非常不协调,一定要改弦更张,才能继续演奏啊。”既然如此,考察一下他的做法就会发现,他的所谓改革只是改正朔和变换衣服的颜色。这些细小的事情一定和治理天下的大道理无关,这是很容易明白的。所以,董仲舒并不是真正能够变法革新的人。而且,汉武帝的志向也不在这里,在此也就不必说了。从此以后,更没有听说过哪个人在这方面还有作为。能将制定法律、制度作为自己的职责毅然承担起来的人大概都是怀着真诚善意的心情为国家分忧的人,这样的人多少年多少代都见不到一个,即使有这么一个人,他们的见识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他们对国家的性质大概也不清楚,在他们看来,国家就是皇上,所有的法律、制度都是为了皇上便于统治而设立的。如果法律、制度都是为了皇上的统治而设立的,那么从数千年皇权统治的经验来看,它们其实已经很完备了,它们不必改弦更张也能维持下去。啊,三代以上不用说了,秦汉以后,能够真正了解国家的性质并怀着真诚善意的心情为国家分忧的人只有一个王安石啊。他对国家的担忧是非常真诚的,对国家的停滞不前、不能进步,国民的贫穷孱弱、疲惫困顿,真是痛心疾首,反复探讨其中的原因,就像探索黄河源头的人一定要到达星宿海一样。所以他敢用这样一句话来下断语:“问题就在于对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了解。”是啊,这句话真是说到家了。也许,有些论者以为,王安石既然称颂效法先王,那他一定是个把传统理想化的保守派,对当代的事物并不了解。但是,王安石不是说过吗?所谓效法先王,只是效法他们的理念而已,用今天的话来说,王安石所说的先王并非具体的先王,而是抽象的先王。从本质上来说,所谓先王的理念,就是政治中最主要的原理、原则。事实上,王安石的变法并不想骇人听闻,让天下的人感到担忧害怕,造成举国哗然的局面,但这种局面竟然出现了,这不是王安石的过错。

计算一年和一月从何时开始的方法称为改正朔。

尽管如此,根据当今之世的情形来看,皇上虽然想改革更新国家的政治,使它合乎先王的理念,但事实上是做不到的。皇上具有恭敬俭朴的美德,也有聪明睿智的才能,更有对待人民的仁慈和对待物力的珍惜,如果真能了解先王的理念,那么还有什么想做的事做不成,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呢?然而我却认为,皇上虽然想改革更新国家的政治,使它合乎先王的理念,但在事实上却是做不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现在国家很缺乏人才。我曾私下观察过在朝廷任职的人,没有比现在更缺乏人才的时候了。上面缺乏人才,那就说明有人才被冷落、被埋没在下面,却不为当时的人所了解。我又到民间去寻找,却也没见到有多少,这难道不是培养、教育人才的方针出了问题吗?在我看来,如今在官位上的这些人很少是人才,这从我在工作中了解到的情况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如今,在一路数千里之内,能够推行朝廷的法令,知道哪些事是急切要办的,哪些事是可以缓办的,而且能够把境内的民众管理好,办好他们分内的事情,这样的人才是很少的。然而,没有才能,做事敷衍、随便,贪婪、卑鄙的人却多得数也数不清。能够讲求先王的理念,使它适应当时形势的变化,这样的人大概在整个辖区之内也找不到一个。朝廷每下一道指令,尽管用意很好,但那些在位的官员往往不能很好地落实,老百姓并不能得到皇上的恩惠。而且,下面那些小官吏总是借机以售其奸,为个人捞取好处,骚扰百姓。所以我要说,在位之人缺少人才,而民间也不见得就有很多。既然人才如此匮乏,那么皇上即使想改革更新国家政治,使它符合先王的理念,大臣当中也有能够符合皇上的心意,想要接受这项任务的人,但是九州这么广大,四海这么辽阔,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明白皇上的旨意,皇上的旨意又有多少能够落实,让每个人都能享有改革的成果呢?所以我说,就目前的形势来说,这是一定办不到的。孟子说:“只有法律还不行,它自己是不能发挥作用的。”他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可见,当今之世最紧迫的事情就是人才了。如果真能使国家拥有大量的人才,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有充足的储备可以从中选拔,执政的官员有了合适的人选,然后再看看时机是否成熟,选择那些老百姓最感觉痛苦的地方来改革更新国家的弊政,使它更符合先王的理念,也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