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王安石传(103)

王安石传(103)

作者:梁启超

尽管如此,说王安石专门喜欢任用小人也是不对的,说他任用的人都是小人更是不对的。王安石在给神宗的《论馆职札子》中说:“皇上即位以来,由于在职的这些人能够做事的很少,所以提拔任用的这些人中许多人有点儿小的才能但大节却很成问题。如果这样的人能得志,就会败坏社会风气。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只能是亲近忠良之人。”他这样规劝他的皇上,难道自己倒不这样做吗?在制置条例司刚成立的时候,神宗多次问王安石,王安石说:“如今要理财,就必须使用能人。但是,天下的人一旦看到朝廷优先使用能人,而不把任用贤人作为当务之急,恐怕风俗会因此而变得很糟糕。那样的话,恐怕会贻害无穷,所以皇上考虑国家大事是有先后缓急的。”这是王安石关于亲近贤人、疏远小人的谆谆告诫,是非常深切的告诫。所以,与其说王安石喜欢任用小人,不如说神宗喜欢任用小人,而王安石一直想要矫正他,但没有完全做到。事实上,被王安石提拔任用、关怀过的人,其中被后世称为君子的有很多位,然而这些人有的后来不再支持新法,有始无终,史家于是不认为他曾被王安石任用过。王安石既然一心一意要推行新法,那么凡是不赞成新法的人,虽然想要任用他们,也不可能善始善终,此事在道理上就是这样。说王安石无心任用他们,其实不是这样。而对于始终奉行新法的那些人,后来的史家并不问这个人平日的品行如何,就凭他附和新法这一件事,已经把他当作罪大恶极之人了。不仅如此,往往还虚构事实,一定要给他扣上个恶名才觉得痛快。不一定是和王安石一起共事的人,就是平时与他来往较多、关系比较密切的人,也没有一个可以幸免。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王安石所用之人怎么能不是小人呢?不是王安石喜欢任用小人,而是只要这个人曾经得到过王安石的关心,再经过史家的一番修饰处理,虽然是君子也成了小人。我不敢说王安石任用的人中没有小人,我觉得即便有小人,也绝不像有些人说得那么严重。凭着王安石的高风亮节,经史家刻画,仍然使后来的读者觉得王衍、卢杞就在眼前一样,那么其他那些在道德节操方面不如王安石的人,授人以可乘之隙,他们受到的诬蔑可能就更加严重了。像韩琦这样的人还可以指责他结交宦官,凭着欧阳修的名声还有人指责他盗淫甥女,而且整个朝廷都为此闹得不可开交,说他希望得到皇上的恩宠而不择手段,甚至欺骗皇上。当时的这种意气之争哪里还有是非之心,他们说的那些话又怎能让人相信呢?孙固因为“濮议”一事在朝廷上争论几句,马上被人们斥责为“奸邪”。然而,近千年来指责王安石所用之人为奸邪的,又怎能知道他们的品行连孙固都比不上啊?我并非一定要为王安石任用的人进行辩解,但确实有我不能不说的话,下面就把可以考证的人一一列在这里,并加以评说。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也有类似的争论,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也还没有完全解决。

罕见珍品“宋三彩”

1966年在河南省密县挖掘出土,为999年(北宋咸平二年)制,高98厘米。河北及河南各地出土的舍利容器,大都被称为“宋三彩”,是罕见的珍品。

陈升之(1011—1079)陈升之在仁宗时就已经做了执政官员,并非王安石特别提拔。然而,王安石的文集中有《送陈升之序》,大概在陈升之的名声还没有很显著的时候,就希望对陈升之委以重任。到了制置条例司刚建立的时候,就把他调来一起共事,所以神宗以陈升之为宰相一定是王安石推举的,这是毫无疑问的。陈升之担任谏官五年时间,谈到的事情有百余件,这个人不是一个庸碌无为的人,只是因为和王安石共事,史书上说他狡猾多变,善于附会别人来谋取富贵,这种说法是否可信就不是我所能判断的了。

王珪(1019—1085)王珪自熙宁初年开始,连续为皇室起草诏书十八年,到熙宁三年(1070年)做了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为同平章事,在整个神宗朝一直担任宰相。他是否得到王安石的推荐和提拔我不知道,然而他是一直奉行新法的人,《宋史》本传对他执政前多是褒奖赞美的话,在他执政之后却有很多讥讽、批评的话。平心而论,这是一个中和的人。

苏辙(1039—1112)王安石最初设立制置条例司的时候,首先提拔他为检详文字。王安石专门提拔小官吏就是从苏辙开始的,后来苏辙因为不赞成新法,出为河南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