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斯大林传(224)

斯大林传(224)

作者:罗伯特·谢伟思

在国外,斯大林隐居的作用更明显,国际社会对斯大林没有什么了解。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别说其他人,就是战前在莫斯科的外交官也不了解他[7]。各国共产党员对了解斯大林抱有浓厚的兴趣,然而他们只能通过虔诚地阅读苏联官方提供的斯大林传记来获得相关信息,而不敢越雷池半步。而诸如托洛茨基主义者这样的背叛者,虽然知道的多一些,但吵吵嚷嚷不大为人所信。即使在1939年8月《苏德协定》签订后,西方公众对斯大林的了解也没有多少增加。伦敦《旗帜晚报》的漫画家戴维·洛(DavidLow)画了一幅有趣的漫画。画面中斯大林和希特勒紧紧相拥的同时,背后却各藏了一把尖刀。斯大林是一副阴毒的暴君形象。然而,吸引西方评论员眼球的是希特勒而不是斯大林。这种情形直到“巴巴罗萨”行动之后才发生改变。“巴巴罗萨”行动之后,斯大林俨然变成了反纳粹国家的英雄。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人们也就不愿探究斯大林所犯的过错了。如果届时红军展开反击,西方国家将不得不支持他,而且西方国家中斯大林的那些忠实的共产主义追随者应当被视为爱国者而不是危险分子。英国的外交官与新闻记者停止了一切批评,斯大林成了他们的新偶像。

1941年12月,当美国卷入战争时,奉承谄媚之词飘扬过大西洋。在接下来的这一年中,《时代周刊》将斯大林定为年度风云人物,溢美之词流于笔端:

1942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各高官政要们经过艰苦跋涉齐聚莫斯科。在这儿,他们揭开了斯大林身上的那层神秘外衣,将其本来的热情好客以及能在国际事务中纵横捭阖的外交能手的形象一览无余地展现给世人。出席这次宴会的有:温斯顿·丘吉尔、W·艾弗里尔·哈里曼(AverellHarriman)和温德尔·威尔基(WendellWilkie),主人斯大林说话与喝他的伏特加一样,都是痛快利索,直来直去。[8]

社论高度概括地指出:

这个1942年的年度人物,他的名字在俄罗斯是钢铁的意思,他的少数几个英语单词)包括美国人表达方式——“强硬的家伙”。在1942年,只有约瑟夫·斯大林十分清楚俄罗斯离战胜还有多远,也只有他才知道如何能带领俄罗斯熬过难关。

这段评论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为西方国家描写斯大林定下了基调。从1940年伊始,斯大林就已经赢得《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美誉[9]。尽管在这之前他已经被誉为聪明且重实际的战略高手,但现在强调的则是他的坦率与坚定,斯大林已然被当作可以与西方打交道的政治家而受到欢迎。为了维护联盟的存在和发展,丘吉尔做了一些克制和让步。斯大林在国内受到神一样的崇拜,在资本主义世界也是如此。这种模糊和误导在西方各国同样如此。

远离公众视线之后,斯大林依旧和往常一样是个复杂的人物。他能扮演各种他认为有必要的角色,作为一个交际娴熟的伪君子,他能对一只树上的蟾蜍施魔法。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被提升的年轻一代尤其崇拜他。这当中的一个代表就是尼古拉·巴伊巴科夫(NikolaiBaibakov)。给巴伊巴科夫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斯大林的“高效与友好”。当在办公室讨论的时候,斯大林经常会来回踱步并时而向他的客人投去具有穿透性的目光。他有各种应对策略。这些客人中的某一个会被任命主持一次专家间的讨论会,但事前斯大林不会表露出任何倾向性。巴伊巴科夫还回忆到,在没有研习有用材料的前提下,斯大林绝不组织讨论。他对许多事情都了如指掌。他很少提高自己的嗓门,也几乎不向任何人大叫,甚至不会流露出兴奋[10]。

虽然巴伊巴科夫故作愉快地回顾了一段往事,然而他接下来所说的话还是让人觉得与斯大林打交道是件很可怕的事。当斯大林命他掌管高加索地区的油料设施时,曾对他明确提出[11]:

巴伊巴科夫同志,希特勒正冲向高加索。他已经说过,如果不能占领高加索,那么他将会输掉这场战争。你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防止汽油落入敌手。记住,如果你给德军留下哪怕是一吨油,我们会毙了你。但是,如果你过早地摧毁了这些设施,让德军一无所获也让我们两手空空的话,我们也会毙了你。

这当然难以称得上是“最有效率和最友好的”命令。但是,当巴伊巴科夫回顾当时的情形时,他认为这样的残暴是时局所迫。当时,在斯大林的面前,他鼓起了勇气平静地回答道:“斯大林同志,您让我无从选择。”斯大林走到他的面前,举起手拍了拍他的前额说:“巴伊巴科夫同志选择就在这里。快去找布琼尼,与他认真协商并立刻制定出方案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