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2月4日,白崇禧的夫人马佩漳因高血压与心脏病复发不治身亡。马氏病逝,给白崇禧极大的打击。按照回教规矩,亡者40天内,家属须每日清晨到墓前诵经祈祷,白氏以69岁高龄,每率儿女前往念经,风雨无阻,从未间断。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去世,离开了这个无奈的世界。
三 控制群众团体
在改造国民党的同时,蒋介石没有忘记对青年学生和广大妇女进行蛊惑、利用和监控,以达到维护国民党统治的目的。他责成儿子蒋经国和夫人宋美龄出马,组建两个所谓的“反共救国”组织,一个是“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一个是“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
再造“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
由于国民党“改造纲要”规定党员的最低年龄为18岁,因此国民党只能在大学建立基层组织,对广大的中学生就只能望洋兴叹了。为了更有效地控制住全部学生,蒋氏父子决心建立一个范围更广泛的青年组织以补党组织之不足。
1951年底,蒋经国掌管的“国防部总政治部”开始筹建“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具体由胡轨、李焕等人负责。1952年1月31日,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通过了胡轨等人起草的《筹组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原则》,规定:高中以上学生一律参加“救国团”,年龄在16岁以上25岁以下的社会青年,凡合于规定者也必须加入。这样,台湾高中以上学生被全部纳入组织,具体讲是高中学生皆为“救国团员”,大专学生则或加入国民党或加入“救国团”,另有相当一批社会青年也通过这种法西斯方式被强逼入团。
当时有人曾提出在“七大”党章中把党员入党年龄降为16岁,并设置预备党员。但“七大”的提案审查组鉴于已有“救国团”的组织,可作为“本党领导青年并储备青年党员的机构”,故将降低年龄与设置预备党员的提案否决。由此可见,“救国团”在诞生伊始,便是国民党的后备军。
1952年3月29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青年书》,号召台湾青年群起参加“救国团”。10月31日,“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正式成立,蒋经国任主任,胡轨、邓传楷任副主任。蒋介石在“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成立大会上致辞,说什么:“今天是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创造成立的日子。在大陆千百万男女青年,正被关入黑暗的铁幕;民族五千年文化历史,遭受空前浩劫的时候;我自由中国的青年子弟们,竟能自动自发地适应革命的要求,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此革命复兴的基地,接受统一的领导,纳入坚强的组织,发挥伟大的力量,以参加反共抗俄的战时工作,实在使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他还就“救国团”的性质发表了三点看法:“中国反共救国团是一个教育性的组织……中国反共救国团是一个群众性的组织……中国反共救国团是一个战斗性的组织。”[31]
“救国团”总团部设一个秘书室和若干个组。秘书室由李焕任主任,拥有实权,代蒋经国处理日常事务。秘书室之下设五个组,分别管理组织、训练、文化、宣传、青年服务、青年活动及其他杂务,担任各组长的曾宪、包遵彭、许素玉等都是从赣南时期或干校时期便追随蒋经国的心腹干部。以后,又陆续扩展成七组、三室、一会。七组是社会青年工作组、学校青年服务组、海外青年服务组、娱乐活动组、青少年问题辅导组、海外工作组、大陆工作组;三室是研究发展室、事业企划管理室、会计室;一会是团务指导委员会。
陆续担任过总团部副主任以上职务的除胡轨、邓传楷外,还有杨尔瑛、谢东闽、吴兆棠、李元、潘振球、宋时选、高铭辉等。其中谢东闽在1978—1984年间即蒋经国的首次“总统”任内担任“副总统”。蒋经国本人担任总团部主任长达20年,直到1972年他就任“行政院长”时,才把这一职务让给李焕。李焕长期担任总团部主任秘书,权势在副主任之上,是“救国团”的实际主持人,被台湾报界称为“救国团”系统的首席代表。
在总团部之下,设立台湾省分团(后改为团委会)及各县市总队(后改为总支部),县市以下地区则设大队(后改为分支部),其组织网遍及台湾各个角落。此外,“救国团”还把触角伸向海外,在华侨青年中成立总支部或分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