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蒋介石传(1950—1975)(42)

蒋介石传(1950—1975)(42)

作者:杨树标

孙立人

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后,美国并不希望蒋介石退到台湾去,他们看中了台湾的战略位置,更愿意把台湾扶持成一种既非共产党,也非蒋介石控制的地方政府,以便能有效地使台湾真正成为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艾奇逊派遣美国驻华使馆参赞默钱特与陈诚等人秘密会晤,以美援为诱饵,企图说服陈诚在台湾进行改革,设法阻止蒋介石在内的大陆国民党人员来台湾。但默钱特很快感到陈诚是蒋介石的忠实门徒,根本不可能指望他实现美国的打算。于是建议由司徒雷登向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提出换马的要求。3月11日,艾奇逊犹豫之后还是接受了此建议。[22]美国人比较属意的是在美国留过学的孙立人,孙在甸缅战役中因荣立战功而颇受美国器重。但此时蒋介石虽然已经下野,却依然牢牢掌握着人事的变动。李宗仁希望美国方面直接向蒋介石提出换人的建议。正当司徒雷登有所犹豫的时候,陈诚以攻为守,写信给司徒雷登,表示自己可以让位给孙立人。随后,蒋介石在溪口召见孙立人,态度亲切得让孙立人受宠若惊。默钱特对此大为失望,只得致函美国国务院,说明陈诚属于国民党“最反动的”和“昏庸的”领导,支持陈对美国无一益处。[23]

退台之初,孙立人与美国官佐来往甚密,后来又与美军顾问团团长蔡斯过从极密。蔡斯是台湾美军军援的负责人,对蒋氏父子也傲气十足,令蒋氏父子十分不快。此外,蔡斯和孙立人对蒋经国搞军中政工制度极为不满。对蔡斯,蒋经国忍气吞声;对孙立人,他则怒不可遏。孙立人的为人,颇有些恃才傲物,一向看不起行伍出身的同僚。尤其当美国恢复对台经援后,他以其与美国的关系更是不知韬光养晦,与陈诚、参谋总长周至柔、空军总司令王叔铭、海军总司令桂永清都闹得很僵。他不愿向周至柔敬礼,每逢周氏主持的军事汇报会,他都故意迟到。因为那时蒋介石已在场,这样他就可以不用向周至柔敬礼了。这种人际关系,对他极为不利。

1950年12月,孙立人在新年第一次扩大谈心会上,无所顾忌的毛病又犯了。他说:“现在社会黑暗,人心不古,不但做事骗人,说话也骗人,所以社会动荡不安,都是彼此不能开诚相见,埋没了良心之故。”

这些话传到了蒋氏父子耳里,犯了大忌。但孙立人仍不知收敛,竟在私下说在现有领导之下,台湾无法久存,而大陆失败,纯粹是由于蒋介石坚持“政府私人化”的结果。这些话更令蒋介石恼怒不已。蒋介石本来在“吴国桢事件”后对美国常常插手台湾事务已极端不满,非常自然地就联想起赴台之前美国试图策动陈诚和孙立人的往事,于是决定拿孙立人开刀。

孙立人对此亦有预感,开始做一些稳定自己地位的准备工作。1953年11月,他召见在台湾训练新兵时的下属江云锦,让他串联当年受训的同学,在军中结成一股力量。孙立人指示在每个团找出一个职位较高、学识较优、服役年龄较长的同学为负责人,与其他同学联络。江云锦接受指令后,几个月内不仅在每个团内布置了负责人,甚至在一些连里也发展了联络人。1954年,孙立人命令把各部队的负责人串起来,使每个人不仅知道本部队的成员,而且知道他部队是谁负责。但是,江云锦此时感到这不像是一般的联络同学感情,心存疑虑,活动就没有以前积极了。1954年6月,孙立人的陆军总司令任期届满,蒋即调桂永清为参谋总长,把有名无实的总统府参军长交给孙,开始了排挤孙的行动。孙立人在卸职前,让江云锦把各部队联系人造具名册。7月,“陆军总司令部督训组副组长”于新民把名册交给孙立人。8月初,孙立人让他的老部下、“陆军学校”少校教官郭廷亮接替畏缩不前的江云锦担任联络人。8月12日,“参谋总长”桂永清暴病去世。按一般推算,“参谋总长”的位子非孙立人莫属,但蒋介石却任命黄埔六期的彭孟缉接任,并将彭的军衔从中将升为上将。孙立人眼见蒋介石对自己越来越不信任,于是加快了抓军队的步伐。

1955年3月,孙立人要江云锦向各联络人传一句话,以试验其精心构筑的组织内部通讯是否畅通。5月15日,郭廷亮到台北晋见孙立人,报告工作进度并建议采取行动。由于孙立人在台湾并没有一呼百应的威望,而且他也只能控制一部分国民党军队。所以郭廷亮向他建议的行动,不是要举行政变推翻蒋介石,而是要效法张学良进行兵谏。具体计划是要趁蒋介石6月初到台南检阅军队之时,将其控制,并呈上对军队不良现象的意见书及改革方案,迫使蒋介石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