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蒋介石传(1950—1975)(26)

蒋介石传(1950—1975)(26)

作者:杨树标

再次,蒋介石大谈了“失败”的好处,“失败”与“改造”的关系,因为失败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蒋介石说:“本党民三和民十三两度改造,都是在革命失败之后艰难痛苦耻辱重重的时期,这不是偶然的。革命没有失败,党的改造也不会成功。要知道失败是严厉的淘汰,失败是坚强的锻炼,失败之中才有觉悟,失败之中才有奋发。只有在失败之后,党才能清除无耻的败类,团结忠贞的干部;也只有在失败之后,党才能检讨过去的错误,采取正确的路线。”蒋介石在这里一口气讲了八个“失败”,真可谓是“失败”连篇。

末了,蒋介石又把话拉到“我们这次党的改造,必须重申此旨”,这个“旨”是什么呢?蒋说:“组织必须严密,行动必须机警,而纪律更须谨严。”

蒋介石到了台湾之后,静下心来痛切反省国民党由大陆败退台湾的教训。他认为导致其大陆统治覆灭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本身的失败,是其“组织瓦解、纪纲废弛、精神衰落、藩篱尽撤之所招致”。为此,他决意“痛改前非”,重新改造国民党,并积极筹划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促使蒋介石发轫改造国民党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主要有:

第一,派系倾轧,组织瓦解。国民党内派系纷争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在大陆长时期的角逐中,自然形成了代表军方正统势力的黄埔系,以及桂系、晋系、冯系和诸多地方军事势力,代表党务势力的CC系,代表行政官僚的政学系和代表财团势力的孔宋系。他们虽然最终皆以蒋介石为主导核心,但各据凭借,互相倾轧,使国民党内权力争斗的矛盾甚为突出,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党内统一。蒋介石认为,他之所以在1949年1月作出“下野的决定”,重要因素之一是由于“内在的矛盾关系为多”,“内部的分崩离析,和派系倾轧的结果”。他认为,在国民党军事失败之时,“党内不能团结一致,同志之间,派系分歧,利害磨擦,违反党纪,败坏党德,以致整个的党,形成一片散沙,最后共党乘机一击,遂致全盘瓦解,彻底崩溃”。此端如果在台湾延续下去,“则党必归于毁灭,永无复兴的希望”。故此,蒋介石决意借国民党的改造,“摆脱派系倾轧的旋涡涤除人事纠纷的积习”,削弱非蒋嫡系的势力。

第二,思想混乱,“信仰”动摇。大陆时期,国民党内一些人士不同程度地受到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对国民党所主张的“三民主义”产生怀疑和动摇,甚至认为新民主主义就是“三民主义”,“中共在大陆上的发展,是由于他实行三民主义”。国民党实行“宪政”以后,党内一般党员增长了“革命党销”的意识,“不仅公然发表言论,并且普遍见诸行动”。随着国民党的惨败,党内失败主义和坚持依赖心理愈演愈烈,使国民党在“思想上意志上,陷入了滞迟以至于麻木”,根本失去了“信仰”。蒋介石认为,“戡乱失败最后的一步,还是在党的失败,而党的失败主因,是在三民主义信仰的动摇”。为扭转危局,必须“清理党内思想”,“恢复三民主义的信仰”,加强党内的思想控制。

第三,官僚腐败,“纲纪废弛”。官僚主义构成国民党政治上的最大弊害,尤以敷衍塞责、贪污腐化、假公济私为甚。“官吏不知责任为何物,对于主义政策不知尊重”,“败坏法纪,只知个人私利”、“升官发财”。组织机构庞大复杂,分歧矛盾,与“政令”、“法令”抵触,权责不明,人浮于事,用人“偏重感情与关系”,“论派系不论政策”,“赏罚不明,是非不清,以至组织涣散,纲纪荡然,道德沦胥,民心丧尽,党除为从政党员分谤外,不能有任何作用”。退台后,时易境迁,蒋介石冀图“检讨过去的错误,反省自己的缺点”,“对原有党员腐化贪污的事实,毁法乱纪自私自利者,加以严厉整肃”,“铲除官僚主义作风”,“使社会对党的观念完全转变”。

此外,国民党退台后的“忧患意识”也是促使蒋介石实施国民党改造的重要原因。国民党失去大陆、败退台湾岛,业已到了最后的地步。国民党确保台湾、应变求存,都有赖于此次改造。国民党的惨败使党内充满了“忧患意识”,自然形成了以蒋介石为中心的凝聚力,要求实施国民党的改造。蒋介石更是从国民党的存亡出发,认为大陆时期的原班人马已众叛亲离,不堪任用,退台人员成分不纯,一时难辨忠逆,不能信任;随迁分子中虽有不少忠蒋反共者,但其斗志衰退,不堪一击。为收拢和控制已经溃散的党政残部,在台湾确立蒋氏权力核心的统治,必需重整国民党,彻底改造国民党。当时一批所谓老党员上书蒋介石表忠心,并把宋美龄推入“改造委员会”。信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