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光返照
1973年元月间,蒋介石终于从沉睡般的昏迷中苏醒过来。他的苏醒,给宋美龄以及官邸人士极大的兴奋感。尤其让人不敢置信的是,蒋介石在苏醒以后,除了体力明显大不如前以外,他的记忆力竟然毫不受到昏迷的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后,医官便允许他可以在第六病房四周坐在轮椅上活动。有时候还让他到下面去走几圈。宋美龄为了给他解闷,又找电影股的人弄来最新档期的拷贝,就在第六病房放映。可是,蒋介石往往看了几分钟以后,就说不想看了。
在蒋介石卧病期间,外间当然免不了会有一些关于他病情的传说。为了辟谣,宋美龄和官邸人士想尽了各种办法,向外界“证明”蒋介石依然活得好好的。这种“出场秀”前后共有四次:
第一次在媒体前曝光,是在1973年7月间,他最小的孙子蒋孝勇举行婚礼的时候。当时,他还在“荣总”调养,尚不适合长途走动,所以未能前去观礼。于是,孝勇夫妇便在仪式后前往医院,按照奉化家乡的习俗,给蒋介石奉茶。宋美龄乘机对外发表新闻,证明蒋介石的病情正在康复中。
第二次是1973年11月间,国民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参加全会的10位主席团主席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张宝树带领下,前往“荣总”会客室晋见“总裁”。当时,蒋介石的右手肌肉萎缩的情形,已经十分严重,即使坐着的时候也会因无法控制而不自觉地垂下来。结果,侍卫官只好用透明胶布将蒋介石萎缩的右手手腕“绑”在椅子的把手上,然后才通知主席团要晋见的人员一一进场。
第三次曝光,是蒋孝武夫妇带着年方周岁的蒋友松,去士林官邸探望蒋介石夫妇。那次的家族活动,在宋美龄的应允下,决定发布一张蒋家的家族照,再一次“证实”蒋介石还好好地活在人间。那张照片显示,蒋介石手上抱着他最小的曾孙友松,一家和乐融融的样子。实际上,友松只有在拍照的时候,才象征性地放在蒋介石的手腕上,短短停留了几分钟都不到的时间。
第四次曝光,是时势所迫的曝光,但也是别无选择的一次纯政治性曝光。1975年初,美国“大使”马康卫即将离职回国,提出了晋见蒋介石的请求。宋美龄左思右想,权衡利弊,最后还是决定接见。因为,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免去不必要的误解和臆测。为了让蒋介石接见马康卫的整个过程显得“自然”而“逼真”,士林官邸费尽了心思。不料,宋美龄临阵变卦,她没有要求官方任何一位外交人员作陪,认为只要她自己陪伴蒋介石接见马康卫就已足堪应付大局。宋美龄的决断让医疗小组的医官吓破了胆,但他们对夫人的意见又不便公开反对。那天下午,马康卫准时依约,蒋介石端坐在士林官邸的客厅里迎候,医疗小组则在后侧隐密处严阵以待。在整个会见过程中,蒋介石的表情有一点僵化,偶尔讲几句话,接着就大口大口喘气。幸好有宋美龄在一旁协助,总算适时地掩饰了蒋介石的口齿不清和词不达意。
除了这四次主要的对外曝光,蒋介石的病情新闻便从来不曾在任何正式媒体上面出现,这是当时国民党控制言论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证。当时,有不少人总认为蒋介石的病情要是轻易外泄,就会造成致命的政治后果。其实,那时蒋经国基本上已经掌控了整个党政大局,就算蒋介石去世,也已经不具任何实质上的影响,只会在心理上,形成对国民党权力中心的短暂压力。
风雨中的宁静
1974年,蒋介石的心脏仍然没有显著改善的迹象。但是,宋美龄却听从孔二小姐的建议,从振兴复健医院请了一位外国复健医生,每天专门为老先生做各种复健运动,并且按摩全身肌肉,但是效果却十分有限。
1974年11月23日,宋美龄对漫长的医院病房生活已忍无可忍,借过圣诞节之名,硬是要搬回士林官邸。但是,宋美龄想不到,这是她和她的Daring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了。
1975年3月,宋美龄听从心腹友人建议,请了一位美国胸腔专家来为蒋介石诊治。这位美国医生看了蒋介石的病历和检验报告以后,当场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蒋介石病情所以没有显著的起色,和他的肺脏有三分之二浸泡在“水”里有关。所以,他建议最好能够立即进行“肺脏穿刺手术”,只有把肺脏里边的积水抽除,才可以让心脏好起来。可是,医疗小组的医官却坚决反对这样激烈的诊治方式。他们认为,蒋介石已经89岁,照临床经验,根本不适合做这种穿刺手术的。因为有太多的变数很难掌握,而且,一旦发生手术并发症,任谁也无从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