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谈艺录(70)

谈艺录(70)

作者:钱钟书

【补正】吾国“传神写照”,旧有所谓《尸解图》者,“空纸一幅”,不著点墨,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五载之;亦无无生“真白全无”文稿之类。

【补订】陆农师《埤雅》卷十三《杨》论《折杨》、《皇华》之曲曰:“《记》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若此,诗之至也。《中庸》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夫《乐记》言“有遗音”也,《中庸》言原 “无声”也;农师连类论诗,是混“含蓄”於“全白”矣。易顺鼎实甫《丁戊之间行卷》有九言体一首,《白严同毛实君、廖笙陔、郑砚孙游衡山,遇雨而归,四人者皆无诗,代为解嘲》:“眼前奇景那可乏奇句,此四人者不答皆摇头。得无误信司空表圣说,不著一字谓足称风流。”以文为戏而望文生义,毋庸苛论,顾亦征易氏之误解司空表圣说。不然,易 “信”字为“解”字,未始不可嘲戏“四人者”也。

沧浪又曰:“言有尽而意无穷”;夫神韵不尽理路言诠,与神韵无须理路言诠,二语回殊,不可混为一谈。《钝吟杂录》卷五驳沧浪云:“诗者言也,但言微不与常同,理玄或在文外。安得不涉理路,不落言诠。”又云:“禅家死句活句与诗法并不相涉。禅家当机煞活,若刻舟求剑,死在句下,便是死。诗有活句,隐秀之词也;直敍事理,或有词无意,死句也。禅须参悟;若‘高台多悲风’、‘出入君怀袖’,参之何益。沧浪不知参禅”云云。按前段驳沧浪是也,后段议论便是刻舟求剑、死在句下,钝吟亦是钝根。

【补遗】吴修龄《围炉诗话》卷一有“诗贵活句贱死句”一则,谓切题而无寄讬者为“死句”,即本钝吟之说。钝吟仅知作诗有活句死句之别,而不知读诗亦有活参死参之分,苟能活参,斯可以作活句。譬如读“春江水暖鸭先知”之句而曰“鹅岂不先知”,便是死在句下。沧浪所用“镜花水月”一喻,即足为当机煞活之例。在内典中,此喻屡见不一见,而用法违牾。例如《称扬诸佛功德经》卷上:“为分别一切如梦如水中月幻化之法,用寤众生”;《净饭王湼盘经》:“世法无常,如幻如化,如熟时炎,如水中月”;《说无垢称经·声闻品》第三:“一切法性皆虚妄见,如梦如焰。所起影像,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又同经《观有情品》第七:“菩萨观诸有情,如幻师观所幻事,如观水中月,观镜中象,观芭蕉心”;《月上女经》卷上:“诸三世犹如幻化,亦如阳焰,如水中月”;《方广大庄严经》卷五:“如水中月,如谷中响,如幻如泡。”凡此种种,所以贱之也。而如《文殊师利问菩提经》:“发菩提心者,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影如响,如水中月”;《丈殊师利问经·杂问品》第十六:“佛从世间出,不著世间,亦有亦无,亦现不现,可取不可取,如水中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品》第一:“智慧如空无有边,应物现形如水月。”凡此种种,又所以尊之也。《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序品》用前意,而《七喻品》则用后意。沧浪之说,盖取后意。夫一事也而用意相反如此,只求能罕譬而喻可矣,所谓空中鸟迹也,亦所谓到岸则不恋筏也。参观《杂阿含经》卷四十三(一一七二)、《增壹阿舍经》卷二十三(六)、卷三十八(五)、《七女经》(第四女)、《五灯会元》卷四(正元),又《大智度论》卷四十四《释句义品》、卷五十四《释天主品》、卷九十五《释七喻品》。

【补订】参观《管锥编》一册74页。僧肇《宝藏论》道后一意,殊有词致。如《广照空有品》第一云:“有心无形,有用无人。为而无为,得而无得。镜象千端,水质万色。入道之径,内虚外静。如水凝澄,万象光映。其意不沉,其心不浮。”又如《离微体净品》第二云:“无心应物,缘化万有。水月空华,形象无主。”前一意如《大智度论·十喻释论》第十一、又《诸法释论》第十二举十喻:“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揵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维摩所说经·方便品》第二言“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於“无常”、“无坚”亦举十喻:“如聚沫,如泡,如炎,如芭蕉,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浮云,如电”。参观《弟子品》第三:“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云云。《观众生品》第七:“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己面像”云云。唐译《华严经·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先后两次举八喻:“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如镜中象,如焰,如化。”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梁简文《十空诗》六首,均以词章为般若之鼓吹焉。《金刚经》之“六如”流传最广,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唐伯虎自号“六如”即取义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