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环境的同时,贤治也注重对农民精神领域的改造。他发起成立了“罗须地人协会”,旨在传授农艺科学、文化知识。他白天带着地图、农具、水桶埋头耕种,夜晚在农业技术讲习所为农民上课,讲解稻作法、土壤学、植物学等农业知识。他向农民宣传艺术的重要性,带领农民欣赏音乐并演出戏剧、为农家小孩讲童话故事、在田野间举办合奏乐团鉴赏会……他漫步在田地之间,遥望山野、天空、银河;他穿行在夜幕当中,为孩子们描绘天上的星座;他被贫苦的农民簇拥在中间,向他们讲述群山之外的科学、文化、希望。他把生命的每分每秒都用于实现心中的“理想乡”,用于建立梦中的“美丽新世界”,无暇谈情说爱,顾不上完整的睡眠和用餐。这所有的一切,都印证了他在论文《农民艺术概论》的序言中所写的那句名言:“在全世界变得幸福之前,没有个人幸福可言。”他像孩子一般追逐着这个主题,将自己改革农村的理想以文学形式表达出来,创作了大量独具生态意识的诗歌和童话,人们从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对土地的热情、对农民的热爱。“使多灾多难、艰辛苦痛的生命得到安抚。”幸福的本义或许就在于此。
1928年,因东北地方气候不顺,持续暴晒引起了稻热病,宫泽贤治耗尽心力,奔波各地寻求对策,过度劳累再加上营养失调,使他在年底患上了急性肺炎。从此以后,在生命仅剩的五年时间里,病势缠绵,时好时坏,大多数时候只能躺在病床上休养。1931年,他完成了童话《风又三郎》,之后身体略好,便应聘成为碎石工厂的技师,研究改良石灰石制法。为了宣传贩卖碳酸石灰,他背着40公斤的样品前往东京,不堪重负的身体再度发热,他在途中写下了遗书。好不容易返乡后,他深知来日无多,虽然卧病在床,反而更加积极地写作、改稿。在肺痨啃噬着他曾经颤抖歌唱的胸膛,咳出最后一捧殷红之前,不断地修改一生成就最高的杰作《银河铁道之夜》,并创作了后来脍炙人口的诗歌《不怕风雨》。1932年3月,又在《儿童文学》发表了《古斯克·布多力传记》。作品中为了广大农民的生计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布多力,正是宫泽贤治对自己的真实写照。
1933年,积劳成疾的宫泽贤治因病情急剧恶化,大咳血,于9月21日下午1点30分溘然长逝,终年三十七岁。最后的遗言是“今夜的电灯真暗啊!”。
二、不朽名作的魅力
贤治告别了他短暂的人生,遗留下大批手稿,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未完成作品。虽然他创作了近百篇童话和一千多首诗歌,数量颇丰,可惜鲜有发表。他那超越常识的人生选择和深刻思想,根本无法被亲友以及当时的读者所理解,没有掌声,无人喝彩。在人们眼中,他不过是一名充满了幻想和热情却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然而,和梵高一样,生前寂寂无名的贤治,殁后却声名大噪。在他去世后不久,友人开始整理他于病苦岁月里写下的零乱手稿,才惊讶地发现展现在眼前的童话世界,竟是那么充满无限想象,耐人寻味且寓意深远。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和平主义、环保主义等思想更是发人深省。
在草野心平等人的努力下,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整理,宫泽贤治的许多遗作终于得到发表。随后问世的全集,更是在彻底调查原稿的基础上,系统收录了他所有的定稿、未定稿及残篇。由此,他的作品开始被文坛重视,日渐得到大众的瞩目和尊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价值不断被挖掘、探究、认可。2000年,日本《朝日新闻》请读者自由投票,选出“一千年来你最喜爱的日本文学家”,宫泽贤治越过大名鼎鼎的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太宰治等,排名第四。曾经在文学上孤独奋战,身后却突然变为了耀眼的星辰,这种极致的名声仿佛是上帝为了宽慰他而施加的某种迅捷的神迹,又似乎是大众向在生前被他们忽略和漠视的作家迟来的致敬和致歉。他成了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取得非凡成就的童话大师、杰出的农艺改革者、悲天悯人的宗教思想家、代表日本的国民作家。他以各种荣耀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一切光环、美誉、盛名,在他去世后都降临了。尽管此时身在天国的贤治,已不需要这些凡间的虚名。
宫泽贤治在日本的知名度,已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作为众口交赞的伟大诗人与儿童文学巨匠,日本各地的小学、国中教科书中,均可见到他的诗歌、童话。无论何种年龄、哪一阶层的人,均或多或少读过他的作品。那首《不怕风雨》的诗歌,更是尽人皆知。家乡人为纪念他,特意建造了宫泽贤治纪念馆、宫泽贤治童话村、宫泽贤治梦幻馆等,前往参观访问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代表作《银河铁道之夜》《大提琴手歌修》《风又三郎》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动画;以他作品主人公命名的食品、商品更是数不胜数。日本国内的宫泽贤治研究团体多如牛毛,除了对他的作品详加论考外,也对他的背景、思想、观念,做了全方位的探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被翻译成各种语言传播,受到欧美亚各国人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