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五四婚姻(42)

五四婚姻(42)

作者:孔慧怡

假如没有徐志摩

一般人研究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大多为徐志摩抱不平,认为陆小曼贪恋洋场生活,染上不良嗜好,迫使徐志摩疲于奔命去赚钱供养她,上海、北京两边跑。同时徐志摩为了省钱,选择坐免费飞机,导致丧命。

但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通过陆小曼的眼光来看当时的情况:她本来就过惯了舒适的小姐、太太生活,徐志摩对此不可能说不知情,因此在和她结婚的时候,早该有心理准备,知道要为她提供怎么样的生活。反过来说,她因为和徐志摩结婚而要面对新的社交圈子,从众人称羡的位置掉下来,备受批评,丈夫的心里和身边又有别人认为比她强的女性,这样的日子实在很不好过。她习惯了被呵护宠爱,和徐志摩结婚后自尊和自信受到打击,现在只能在翁瑞午身上找到一点自己往昔的光辉,她还真的感到冤枉呢。

写到这里,我不禁要问,假如陆小曼当年没有碰上徐志摩,又或是两人认识初期就已决定抽身后退,她一生的故事又会如何呢?

她和王赓性格不同,兴趣大异,即使没有徐志摩,两人也会渐渐变得貌合神离。但在官场之中,这样的婚姻组合实在常见,因此我深信他们也会像别的夫妻一样,过着表面风光的日子。

王赓事业心极重,不爱跳舞享乐等无聊的应酬,假如陆小曼没有和他离婚,会耐得住寂寞吗?当然不。丈夫不肯陪她,她可以自己出去应酬,她热衷的娱乐像唱戏、跳舞,都不一定要有丈夫在身旁。陆小曼在京剧票友圈子中,还是会碰上翁瑞午。她既然惯于有人在身边奉承,因此不管她是王赓夫人还是徐志摩太太,同样可能和翁瑞午展开婚外情。

假如说两者之间会有一点分别,就是王赓的军旅地位和阳刚之气,可能让陆小曼和翁瑞午多一分避忌,不至于像对徐志摩那么明目张胆;他们可能更像上文提到的俄国小说中的三角关系。除此之外,陆小曼大概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在王赓家中摆放烟床,吞云吐雾。所以说,如果她当年不离婚,起码有这个大好处。

抗日战争“一·二八”事件期间,王赓因为破敌心切,想向西点军校的老同学讨教发炮的问题,因而进入上海租界,不慎被日军拘捕,虽然经美、英、法等国干预而把他交由国军处理,但他进入租界前没有先行汇报,算是擅离职守,依军法判刑两年半,狱中生活对健康难免造成影响。刑满后,他依旧在国民党军中服务,处理抗日军需事务。1942年,蒋介石派出军事团访美,希望加快美国供应物资的速度,当时王赓的同学艾森豪威尔是美方军事要员,王赓的职务又正是军需,因此是访美成员之一。但他在这次旅途中肾病发作,在开罗进了盟军医院,当年7月不治病逝,遗体安葬在开罗Heliopolis英联邦军事坟场,墓碑上刻着他的英文名字和官阶:ColonelKenWang,还有四个中文字:鞠躬尽瘁。

假如陆小曼是王赓的遗孀,而翁瑞午又愿意离婚,她和翁瑞午要正式结合,包袱也没那么沉重了。

徐氏遗孀

据同情陆小曼的人说,她在徐志摩死后洗净铅华,在上海深居简出。她除了协助徐志摩全集的出版,也把二人的部分书信和日记公开发表(按梁锡华研究所得,徐志摩写过好几百封信给陆小曼,大半被陆小曼失落了,小部分则扣下不发表。这些劫后余函收入梁锡华所编的《续爱眉小札》)。除此以外,她主要寄情国画,在1941年开过小型画展,只不知时间是在上海沦陷之前还是之后。

虽然她与翁瑞午的关系没有中断过,但徐志摩的父亲还是按月把她的生活费存进银行。徐父去世后,徐家的财产由张幼仪管理,她的生活费就经由张幼仪支付。大概到了1949年初,翁瑞午约见张幼仪,说自己做成了一笔大茶叶生意(翁家拥有一座茶山),以后可以独立支持陆小曼的生活,徐家的资助才停止。

陆小曼一生重复面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剧变,从出生到十多岁属于摩登浪尖上的人物,到了二十多岁,徐志摩让她离开了原来的生活轨道,她像个迷了路的人,落进了文化夹缝。徐志摩死后,她与翁瑞午过日子,算是回到本来的圈子,但毕竟翁已经有家室,陆小曼也背着徐志摩早逝的包袱,生活不能说没有阴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小曼和翁瑞午依旧留在上海,面对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二人平稳度日,而且鸦片不容于新政府,两人都戒掉了毒瘾。20世纪50年代初,翁瑞午的太太去世了,但他们始终没有正式结合,不过陆小曼在申报户口时把翁瑞午列为家庭成员,表现得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