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五四婚姻(4)

五四婚姻(4)

作者:孔慧怡

1899年3月,周家正式向朱家提亲,朱家在16日允婚,但周家却拖延到1901年4月才向朱家请庚(拿准新娘的生辰八字,以便择吉日成婚)。按照绍兴传统的婚俗,议婚有三个阶段,一是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提亲,二是女方允婚,三是男方向女方请庚,而请庚通常是在允婚后马上进行的,可是在朱安来说却晚了两年。一般鲁迅学者总以此为周树人拒婚的证据,事实上一个可能更合理的解释是周家家景困难,不能在短时间内筹到定亲所需的礼金。

1901年似乎是他们成亲的好时间,因为绍兴惯例婚礼多半在冬季举行,而朱安的未婚夫又将要在同年年底毕业,算得上双喜临门。不料就在这个时候,周树人拿到远赴日本留学的奖学金,因此朱家想看到女儿成婚的希望又落空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当然也愿意未来女婿出洋留学,因为朱安的未婚夫身份提高了,对她全家也是一份光荣。

周树人在1902年3月离开中国,除了两次短暂回家外,在日本一直逗留到1909年。他如此一去不归,实在令朱家忧心忡忡,而他赴日后不久,通过他母亲向朱家提出一项要求,更教他们增添了忧虑:周树人要朱安放脚,然后进学堂读书。

对思想保守的朱家来说,这着实吓了他们一跳。撇开原则问题不谈,事实上这份要求也很难付诸实行,因为一个自幼缠足的女人,到二十多岁双脚的骨头已完全折断,根本无法恢复正常,解开了缠脚布,脚还是畸形的,还是需要外在支撑,走动也仍然困难。至于入学读书,虽然1902年已有女学兴办之例,但朱家附近并没有学堂,而先进城市新办的女子学堂,学生也都以少女为主。由此可见,朱家拒绝周树人的要求是意料中事。

这为朱安的婚事蒙上了一层阴影。虽然周老太太对这个未来媳妇很满意,但谁也不能预料留学在外的激进青年会采取什么行动。1903年周树人回家探亲,身穿西服,辫子都已经剪掉了,这似乎不是好征兆。不过他始终没有提出要退婚,虽然周家也没有安排把朱安迎娶过门。

成婚

绍兴有句谚语:“养女不过二十六。”周家体会到拖延婚事实在于理不合,终于定下成婚的日子:1906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

据男家通知,新郎会从日本专程回家举行婚礼。但朱安不知道的是,他会接到电报——虚报母亲急病,被骗回来。周家到底有没有想过,如果周树人不归,婚礼又怎么办呢?其实这倒也不是个难题:找人代替新郎拜堂,本来就是传统惯用的办法。

女家婚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很繁重,因为嫁妆必须包括一张新人床。这不是普通的床,而是一套用木头造成的精致“房子”,最里面的一层是精工雕刻的床铺,往外一层是衣柜和架子等,再往外是新娘的妆台,大富人家甚至在这以外再添一个麻将间。这样的嫁妆需要经年累月来筹备,同时必须在大婚前几日送到男家,因此大婚的日期绝不是仓促定下的。

朱家除了做出一般准备外,也没有忘记新郎对小脚的厌恶,因此做了一双大脚绣花鞋,鞋头填满了棉花,让朱安在婚礼上穿。朱安穿上这双鞋,到底有何感想呢?二十多年来,大家不断告诉她没有男人会娶一个大脚妻子,现在她却要在结婚当日装大脚:世界真的变了。

虽说新郎是个放洋留学的新人物,但婚礼还是依照传统风俗进行,大红花轿、媒婆、吹打乐手和陪嫁娘一个不少。新郎穿着传统礼服,甚至还装上假辫子,这一切是否可以让朱安定下心来呢?假如她希望有个好兆头,现实却适得其反:她一脚踏出花轿的时候,一只鞋松脱了,揭露了伪装。绍兴风俗认为新娘掉了鞋是个不吉的兆头。

挨过了婚礼的繁文缛节,朱安终于进入洞房,坐在床上。四周一片静寂,只听到翻书的声音。朱安坐着呆等,因为新娘是不能首先开口说话的,而新郎决定了不理睬她。

一件被鲁迅学者津津乐道的逸事,说周树人婚后第二天脸上染了一片青蓝色,因为他在新婚晚上哭了,沾了枕头的蓝彩。我们不知道新娘那天晚上是如何度过的。也许朱安比周树人更有理由哭,但她强忍着眼泪,因为在新婚之夜痛哭是最坏的兆头。

婚姻生活

婚后第二天,朱安按照传统由新郎陪伴着回门,也到了周家的祠堂拜祭祖先。他们虽然没有圆房,但完成了婚礼所有的仪式,因此他们的婚姻作为一份社会契约是完整的。不过假如朱安希望新郎对她的态度会改善,她很快就会失望了:婚后第二个晚上,她丈夫睡到母亲房间里去,三天后他就离开绍兴,回到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