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库 > 五四婚姻(36)

五四婚姻(36)

作者:孔慧怡

那么张幼仪自己对沙士顿又有什么感觉呢?这是她一生活得最困苦彷徨的时期,短短几个月把她的生命完全改写了。人的一生总会出现关键时刻,而此时的抉择将影响以后所走的路。我们凭什么做出抉择呢?不外是性格、气质、教养、意志和原则。平实的张幼仪在平实的沙士顿迈出她蜕变的第一步,其实很相称。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爱把自己的私事扯到舞台上、照明灯下的。张幼仪在德国的几年每天写日记,但1927年徐志摩和陆小曼公开发表了日记,她就决定把自己的日记毁掉,以防误落别人手里,被拿去发表。

无稽的流言

20世纪末,《万象》杂志(1999年7月)重刊一个叫陈巨来的人所写的历史人物片段回忆(陈巨来:《陆小曼·徐志摩·翁瑞午》),其中不少关于徐志摩、张幼仪、陆小曼、翁瑞午、胡适、林徽音、梁思成等人的所谓逸事,包括说徐志摩之父犯媳,导致徐志摩要求离婚;也说胡适看上了陆小曼,因此故意煽动徐志摩再次追求林徽音,好让他有机会向陆小曼下手。

陈氏自称是陆小曼的好友,所写的“逸事”是陆小曼和他一起躺在鸦片烟榻上向他陈述云云。但细看陈氏的叙述,连基本的事发时间和地点都完全不符合事实。比如他说陆小曼先跟王赓离婚,然后才认识徐志摩;又说当时徐志摩和张幼仪刚在中国离了婚;又说徐志摩和胡适在美国是要好的同学;更说徐志摩与林徽音不但在美国是同学,而且“在美时早愿结为夫妇”。凡此种种,读者只需参照本书附录的“大事年表”,就可以看出全属无稽之谈。陈氏所写只属流言,他的目的似乎是要为陆小曼开脱。

至于说徐父犯媳,陈氏的凭据是张幼仪当了上海女子银行副理,所以肯定是拿了徐家的钱开银行;至于张家四哥在当时中国银行界的地位则只字不提。事实上,徐父因为投资失败,经济能力已不如前。陈氏又提到徐父后来把徐家产业交由张幼仪管理,肯定是因为两人曾有不正常关系云云。

按陈巨来生于1905年,论他的年龄、背景,不可能托词说不明白中国人对长子嫡孙如何看重。张幼仪离婚后专心培育徐家唯一的第三代,又显出极高的商业才能;徐志摩空难去世时,徐家仅存的后人徐积锴只有十三岁,徐志摩的父亲要是不把财产交托给嫡孙的亲母张幼仪,难道要交托给已经和翁瑞午同居的陆小曼吗?

可惜的是,后来还有人拿着这样的流言继续做文章。

第七章掉进罅缝的陆小曼

陆小曼是谁?

假如四十年前做个街头访问,随机请路人回答“陆小曼是谁”,相信除了对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感兴趣的人之外,没有多少人可以答得上这个问题。但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徐志摩热”,人们的注意力又都集中在他的罗曼史,因此能够回答“陆小曼是谁”的人就多了一些。接下来,徐志摩的罗曼史拍成长篇电视剧,广受欢迎,陆小曼作为其中一个女主角,在20世纪末华人社会的知名度忽然又提高了不少。如果现在去做个访问,只要稍微给一些提示,相信不少人会说得出她与徐志摩的关系。

我执笔写这篇文章的初稿时,刚好看到一份学术性的书评,作者把陆小曼列于五四时期新女性代表人物的榜首,这也可以看成“陆小曼是谁”的某一种答案。热爱现代文学但并不熟悉现代中国社会和历史变革详情的人,因为知道在徐志摩的恋爱史中,留下最多文字记载的女主角是陆小曼(1935年陆小曼公开发表徐志摩写给她的《爱眉小札》和她自己的《小曼日记》),把她想象为五四时期浪漫女神的化身,这一点不难理解。不过,一般人大概会倾向比较平实的答案:离了婚的徐志摩碰上已婚的陆小曼,两人的恋爱闹得满城风雨,接着她也争取离婚,然后两人结合了。

恋爱和婚姻自由是新文化运动的大旗,而徐志摩作为新月派浪漫诗人,在后世享有盛名,陆小曼因为爱上这样的知名人物,成功争取离婚,如果有人说她是个“新女性”,是自由恋爱的斗士,徐志摩情史上的“胜利者”,该不会引起太多疑问。

要是答案如此简单,这篇文章就不用写了:这么个站在新思潮浪尖的人物,成功争取到自己的理想,抛开父母选派的丈夫,嫁给心仪的男子,怎么可以说她掉进罅缝呢?

但事实往往不那么简单。大家回顾五四历史人物,会不自觉用眼前的标准在他们身上加标签。我们知道自清朝末年到五四前后提倡过新女性运动,所以有了“新女性”这个标签;我们知道五四时期青年人标榜自由恋爱,所以有了“自由恋爱”和“浪漫”这两个标签。我们认为三角或者多角恋爱总有胜利者和失败者,所以又有了“胜利者”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