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赫鲁晓夫传(48)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赫鲁晓夫传(48)

作者:(苏)罗·亚·麦德维杰夫

此次重新改组,未加充分酝酿与准备,招致了不满,这可帮了赫鲁晓夫在中央主席团里的那些对手,他们已开始精心策划反对他的阴谋。赫鲁晓夫一心想着只要树起一面新的大旗,就可以大步前进,也不会在中央主席团里引起什么麻烦。这种想法又使他的政敌们有把柄可抓。他宣布,在三四年时间里,苏联人均肉类、牛奶和黄油的产量就可以赶上美国。1956年底到1957年初的冬季,苏联肉类生产较之上一年有大幅增长,时至1957年早春,这一点已相当清楚了;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赫鲁晓夫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闪出了这个念头。但是,肉类的这种增长只是1956年大丰收的成果之一,而要对未来成就进行任何严肃的估算,就必须以好几年的平均值为依据,而不能仅以一年成果为基础。为了回答赫鲁晓夫向他们提出的问题,农业专家们论证,在若干年之内苏联就能在牛奶和黄油的人均产量上赶上美国;但事实上,在美国黄油和牛奶的需求并不怎么高,过去几十年时间里,美国农民没有增加倒是减少了这方面的生产。至于肉类的人均产量,两国差距则相当大,美国是102公斤,而苏联则仅有32公斤。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估算和讨论之后告诉赫鲁晓夫,苏联要到1975年才能赶上美国。对此,赫鲁晓夫却一笑置之,他认为这些有关苏联农业发展潜力的估计只不过是官僚主义谨小慎微的产物而已。在列宁格勒举行的西北地区农业工作者会议上,以及后来在列宁格勒市民在市体育场举行的盛大集会上,赫鲁晓夫在发表演讲时都公开宣布,他确信苏联的肉类生产能够迅速赶上美国。他的确还是留有余地,认为实现目标可能要用5年时间,但决不会比这更长。1956年苏联的肉类产量达到660万吨,从1953年以来不过只增长了80万吨。进展如此缓慢是因为缺少饲料、畜牧场机械化水准极低和生产成本太高。从1957年采购价格水平来看,几乎所有经济区里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肉类生产都是亏本的。但赫鲁晓夫却正在计划在1961年之际把苏联肉类产量提高到2000万吨……列宁格勒会议之后,赫鲁晓夫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被提交中央主席团加以讨论,大多数委员表示反对,但赫鲁晓夫我行我素,不理睬下属的意见。

1957年6月5日,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离开莫斯科正式出访芬兰,在那儿停留了一个多星期之后于6月14日动身回国。赫鲁晓夫的外出对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和卡冈诺维奇来说,不啻为天赐良机。他们着手准备召开一次中央主席团会议,并谋划在会上把赫鲁晓夫从第一把手的职位上拉下台。

1957年6月18日,中央主席团在克里姆林宫召集会议。这次会议非比往常,持续了近三天时间,克里姆林宫卫队也增岗加哨。在所有中央主席团委员和候补委员当中,显然只有弗·罗·科兹洛夫一人缺席。一连串的指责扣在了赫鲁晓夫头上。主要是批评他在经济工作中搞“唯意志论”,而且一意孤行,其中有些批评还是正确的。但是,在赫鲁晓夫这些政敌心目中肯定会认为,他对斯大林问题揭露过了头,并且全面损害了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以及这一运动本身的威望,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不过他们没有公开说出来就是了。换言之,争论的焦点在于应当重新考虑二十大的所有决定和这次大会上同意采取的国内外方针。赫鲁晓夫的对手们由于以为轻而易举即可大获全胜,因而预先就讨论过如何处理赫鲁晓夫本人的问题。如果他承认错误,可以给他一个较低的官职(例如农业部长);如果他拒不承认错误,便将其逮捕。听任他下台后自由自在也许是危险的,因为在大多数人民心中,而且在构成中央委员会多数委员的各地州委书记当中,赫鲁晓夫还颇有人缘。中央主席团打算选举莫洛托夫出任第一书记,取代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则断然否认所有对他的指控。他为自己在1953年至1957年期间的所作所为大加辩解,并提出自己在经济和外交方面的成就来证明自己行动的正确。在激烈的争执中,他得到米高扬、苏斯洛夫和基里钦科的有力支持。居多数的7位主席团委员则发言反对他,他们是莫洛托夫、马林科夫、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布尔加宁、别尔乌辛和萨布罗夫。显然,所有主席团候补委员也都拥护他,不过他们在主席团会议上只有列席权,没有表决权。出人意料的是,在长时间讨论的过程中,谢皮洛夫却改变了立场站到了中央主席团多数委员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