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墨索里尼传(27)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墨索里尼传(27)

作者:(英)丹尼斯

法西斯党徒在下议院中只占极少数,但顷刻之间,最右边紧靠着他们的座位过去一值空空荡荡,现在开始坐满了绝大多数议员对墨索里尼投了赞成票,票数之多实属空前投票反对的只有社会党和共产党尼蒂在辩论中独自退席,只有七人弃权,阿芒杜拉是其中之一五名前自由党首相焦利蒂、萨朗德拉、奥兰多、博诺米和法克塔都和多数议员一样投了赞成票萨朗德拉还不分是非地狡辩道,虽然他对议员们受侮感到羞耻,但这也是他们咎由自取焦利蒂丝毫未从1921年6月墨索里尼的欺骗行为中接受教训,仍表示他从整体上赞同墨索里尼的演讲。戴加斯佩里和人民党的基督教民主主义者也持相同见解。连社会党领袖菲利普·图拉蒂也写道,墨索里尼继续当政也许是国家的唯一希望。外界评论家注意到,在墨索里尼发表了这次“现代议会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演讲之后,非法西斯的多数派仍旧投赞成票,这已使自由主义和议会本身名誉扫地。同时也证明,法西斯主义即便是非法的和危险的,但对挽救统治阶级使之免于崩溃却可能是必要的。

上议院中法西斯议员微乎其微,但墨索里尼却得到比下议院还要多的票数,尽管他公开鄙视这些变节分子并向他们说明他的行动是不合法的。投票反对授全权给他的上院议员只有26人;反对派的发言完全被一片吼叫声所淹没。自由党员、经济学家卢伊季·埃伊瑙迪是墨索里尼的铁杆支持者之一;自由党保守派的《晚邮报》编辑卢伊季·阿尔伯蒂尼也是其中的一个。他高兴地说,法西斯主义“把意大利从社会主义的危险中拯救出来”。还有另外一些议员发言恳求墨索里尼再向前一步,实行独裁统治。辩论之后,上院议员都争先恐后地向新首相表示祝贺,与他握手。他们让墨索里尼全权执政,无需经过议会批准就可以提高税收。

墨索里尼从一开始就明白外交政策是他的重中之重他在国内整饬法纪,原因之一就是为执行强硬的外交政策创造条件而意大利的国际地位得到加强也将有助于提高他在国内的威望他处心积虑,从不承认有在国外冒险之心,尽管他早已表明过他的观点:和平“仅是两次战争之间的间歇”,认真重整军备至为必要在意识形态方面,他不愿执行一种“法西斯主义不供输出”的政策,也不愿绝对按道德观念的原则行事。他不追求独到见解,不别出心裁。不过对最后这种说法他即席加上了稍带预言似的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真正的法西斯外交政策定将出现。

把外交部从议会大厦迁到地方小得多的齐吉大厦是墨索里尼主持外交采取的第一个行动议会大厦紧靠王宫,无足够空地供他组织操纵群众性场面,而齐吉大厦有一个阳台,从那里可以俯瞰位于罗马中心的一个繁华的广场。他责成一星期内搬迁完毕,结果档案全被弄乱,要想寻找文件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都很困难但高级文职人员几乎无人辞职,多数大使似乎对推行比较强有力的外交持欢迎态度任职仅一周,墨索里尼即决定参加讨论土耳其和约的洛桑会议虽然他出席并无助于讨论,但他可利用此机会表现自己,并且突然发现,只有给会议创造点小麻烦才可使其他国家不敢轻视法西斯主义开始,他想把会址改为卡普里岛,后又提出比较靠近意大利边界的瑞士城市特里塔特,但终因为时过晚来不及更改。接着,当法国和英国的代表抵达洛桑时,墨索里尼竟命令式地通知说他将在特里塔特等侯他们,先举行预备性会谈。这使英、法代表感到极为惊讶。及至赶到特里塔特,他们更是吃惊只见黑衫军成员组成一个方队将墨索里尼簇拥其中,乐队高奏法西斯国歌《青年之歌》。原来,这次预备性会谈的唯一内容就是让各国代表公开应允以平等态度对待意大利墨索里尼身边的意大利官员觉得他这一奇怪的要求不成体统,但报纸却吹嘘说这是意大利自1860年以来第一次外交上的胜利。

会议开了好几个月,而墨索里尼只呆了两天,“身材魁梧的法西斯警卫一直不离左右”两天之中,他至少向报界发表了十一次谈话,故意摆出一副对所有外国记者不屑一顾的样子。只有一名女记者除外。不过,墨索里尼对她的过热殷勤实在让她受不了。记者们很高兴有机会报道这位鲜为人知的人物。他们发现墨索里尼是个利己主义者,自我意识极强,喜欢猎奇,渴望在大庭广众面前抛头露面唱主角厄内斯特·海明威是当时在场的记者之一,他写道,这位年轻的首相似乎时刻都在考虑第二天报纸的标题会怎么写,所以对记者比对会议还要感兴趣。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海明威发现墨索里尼“摆独裁者的架子”,大家都已坐好,而他却埋头读书,假装没有看到。海明威蹑足过去一瞧,才知他手中原来是一本拿倒了的法英词典另一名记者觉得墨索里尼私下谈话倒很风趣,可一到公开场合就变得僵硬乏味起来。新闻界对墨索里尼的普遍看法是,他与外国人在一起时很不自然,除了他那矫揉造作演戏似的古怪性格之外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