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墨索里尼传(146)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墨索里尼传(146)

作者:(英)丹尼斯

墨索里尼事事出于好心,意大利人却如此忘恩负义,使他感到寒心。他不愿再跟群众见面,因为他害怕他们的反应。只有一次在德国人施加压力之后,他才勉强同意在公众面前露面,并和过去一样发表了充满激情的讲演。他的演讲受到在场群众狂热的欢迎,这表明,他并没有忘记如何才能激起群众的热情。但是,自1943年7月事件以后,他懂得了乌合之众的情绪是变化无常的他怀疑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意大利人异口同声地憎恨他的一切主张,把造成许多无谓牺牲的责任都归咎于他个人。

为了替自我推脱罪责,墨索里尼的方针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再次断定,意大利人不是一个严肃认真的民族,而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他原先认为可以使他们大有作为的想法是错误的;意大利人受到其他民族鄙视理所当然他们所吹嘘的聪明智慧本是虚构臆造他们对他的欢呼和阵阵掌声只不过是“歇斯底里集体大发作”。在他看来,所有意大利人,不论是否法西斯主义信徒,都得到了法西斯主义的好处,可是一旦身处逆境时,他们便都反戈一击。无论哪一方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都会低三下四地去奉迎讨好法西斯主义遭到失败,他的黄粱美梦化为泡沫,并非意大利的敌人所致,而是意大利人自私自利,贪生怕死的过错。

另外,墨索里尼责怪德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激烈他也许不完全了解德国人的想法在德国人看来,与意大利结盟是造成德国失败的一个因素墨索里尼还抨击德国的将军们是一群毫无战略头脑又不听从他指挥的笨蛋。他们的错误在于,没有占领埃及,以及后来决定把战争扩大到巴尔干半岛至于他们硬要跟俄国交战,那就更加荒谬,错上加错。然而墨索里尼忘记了巴尔干战争是他自己挑起的,希特勒进攻俄国也是他亲自提议的此外,他还忘记了拒不接受德国进攻埃及计划的也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结果他反而扬言,假如希特勒让他指挥这场战争,轴心国早就把同盟国打败了。他还说,德国人对政治极其无知。从潜力来看,日耳曼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他们应该有一位比希特勒更强的领袖,因为希特勒虽然精力旺盛、富有魄力,但缺少生活经验和正确的现实主义态度希特勒是一个狂热分子,“彻头彻尾的权力主义者”,而墨索里尼现在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表面上的”权力主义者。遗憾的是,事实证明希特勒赏识不了墨索里尼“受上帝恩赐的天赋”。

3.结局

1945年初,正如墨索里尼偶尔所承认的那样,形势已趋明朗:不论哪一方赢得这场战争,可能对意大利都没有好处。如果德国获胜,意大利人将降格到受奴役的地位。谁将成为他们的新主人,是德国,还是英国或俄国,现在尘埃还未落定。他本人认为,俄国人来最好依他看来,百分之九十五的意大利人赞同他的这一观点这并不是由于他反布尔什维主义的立场有所缓和;相反,他引以为豪地认为过去二十年里他始终最矢志不移地反对斯大林现在眼看俄国人在军事上取得节节胜利,他私下对他们的钦佩之心也与日俱增。显然,俄国人已找到了一条他尚未发现的途径,知道怎样把一种单一的、要求严格的思想体系强加于人,以及怎样激发起群众表面上一致的热情使他印象更深、甚至几乎难以相信的是,共产主义思想正在法西斯意大利内部有越来越多的市场有时,他又偷偷地考虑是否有可能争取俄国加入“无产阶级”和独裁政权的大国集团,共同反对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国家。

当然,这个反复无常的政客并没有因为有了以上想法而不再同时考虑另一种可能。墨索里尼也考虑在战争后期是否有可能使盟国相信,他们只有同法西斯结盟,才能避免“欧洲布尔什维主义化”。另一方面,罗斯福可能会发现英国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盟友;或是丘吉尔也许会认识到,意大利能够帮助英国同一个极其强大的美国抗衡墨索里尼有时想往人们相信,只要希特勒准许,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和他的“亲密”朋友丘吉尔达成一项协议,甚至放风说谈判实际上正在进行。在另一些场所,他的调子却截然相反,重申英国人是他不共戴天的敌人,而且他们也绝不会放过他这个破坏大英帝国的罪魁祸首不过,他认为破坏大英帝国是他引以为豪的一项成就。1944年4月,他告诉希特勒;轴心国只有把英国打败才能取胜;现在英国的失败已是既成事实英国是发起这场战争的主要责任者,由于她顽固地推行一项反对欧洲和平的政策,丧失帝国本是罪有应得不过,罗斯福的罪过更大,他是一名罪犯,应该和丘吉尔共同受审;他们两人都应定为战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