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没有立即退兵,但因为他清楚自己和孙权的关系确实处在恶化之中,对于孙权撕毁盟约,偷袭其后方,又觉得不无可能,所以试图攻拔樊城的决心也开始动摇了。
在故意将秘密暴露给关羽后,曹操便准备亲自从洛阳南下襄樊,援救樊城的曹仁和襄阳的吕常,属下也大多认为有这必要,说曹操如果不亲临一线,整个战役可能真的就要失败了。
侍中桓阶却觉得大可不必如此紧张,他问曹操:“大王认为曹仁他们能否相机独当一面,处理好守城之事?”
曹操既把襄樊委与曹仁等人,就是相信他们有独立守城的能力,因此回答:“我觉得他们可以做到。”
“大王或许是担心他们这个时候会放弃努力,弃城不守?”
“不!”曹仁已经坚持到现在,又知道孙权将袭击孙权,当然更不会放弃,曹操对此也是有信心的。
“那么您为什么还要亲自带兵前往救援呢?”
“我不是担心曹仁他们,我是担心关羽的军队太多,徐晃等人难以对付。”曹操答道。
桓阶坦言,曹操就算是纯粹担心徐晃等人,也不应亲往。因为曹仁、吕常身在重围之中,处于万死之地,仍能够死心踏地地坚守城池,最大的希望还是获得强援。曹操亲自前往第一线,会让他们以为曹操手中的牌都已经打光了,反而会影响其死守抗争的决心和意志,倒不如在远处进行声援,以显示自身还有余力,援军会源源不断地到来。
曹操觉得桓阶言之有理,遂统兵进至摩陂就停了下来,然后便不断地调拨军队前去支援徐晃。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在与孙权达成协约后,曹操即向襄樊邻近各州发出了征召令。兖州刺史裴潜、豫州刺史吕贡等人都接到了命令,起初裴潜等人因不明究竟,拖延着没有马上行动。扬州刺史温恢一直关注着襄樊战役,他私下对裴潜说,这一定是襄阳危急,要让你们赶去支援,之所以没有大张旗鼓急着让你们前去集结,是因为上面还不愿惊动远处的部队。
温恢预计在这一两天内,曹操一定还会有密信发来,催促各州尽快上路,甚至就连驻守合肥的张辽等人也将接到征召令。张辽等人是长年征战沙场的武将,相比于刺史们,更了解襄樊战场的危急局势,也更能体会到曹操的急迫心情,相信一定不会犹豫,温恢为此提醒裴潜:如果张辽等人后召先到,你可就要受责备了!
裴潜听了温恢的话,这才紧张起来,连辎重都不带,就让部下改换轻装迅速出发。少时,他果然接到了曹操催促进军的命令,而张辽等人不久也都分别受到征召,与温恢所预料的完全一样。
事实上,为了支援徐晃,曹操几乎动用了他所能动用的所有精锐,其中也包括撤走合肥、居巢的部队,当然这样做,本身也是要告诉孙权:我决不会南下袭击你,你没有后顾之忧,放心地去偷袭荆州吧,祝你好运!
在张辽等人到达襄樊之前,曹操已陆续为徐晃提供了十二营援兵。徐晃兵力既增,便趁关羽狐疑动摇之机,向其发起攻击。这时关羽在其包围圈外,专门屯扎围头、四冢两处军营,用于对付徐晃,徐晃扬言要进攻围头军营,实际却声东击西,偷偷地攻打四冢。
眼看四冢军营就要保不住了,关羽亲率五千步骑兵前来作战,徐晃军多为生力军,关羽军则久战已疲,结果关羽被击败,只得退入包围圈。徐晃乘胜追击,关羽在包围圈的壕沟中设置十重鹿角,但就连这个也没能难倒徐晃,被他一举突破,徐晃当天的气势和状态,真是只能用“神勇无敌”四个字来形容了。
关羽军大败,所部损失惨重,投降曹操的原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都死于此战,关羽见状,被迫撤樊城之围,樊城危机烟消云散。
曹操闻讯,立即下令嘉奖徐晃。他在嘉奖令中说,我用兵三十多年,也知道许多古代的善用兵者,但像徐晃这样长驱直入,连破敌军营寨,甚而冲进敌人包围圈并将其攻破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春秋时,燕国大将乐毅攻打齐国,对齐国大将田单所固守的莒和即墨进行围攻,当时情形非常危急,但是曹操经过对比,认为樊城、襄阳在襄樊战役中的困境远比莒、即墨更甚,由此更可见徐晃能力之强以及战功之高。
过去,曹操在给荀彧论功中,曾经评价荀彧的计谋和功绩,连他也有所不及,谋臣中,能够得到曹操如此高评价的,也就只有荀彧一人。至于武将,夏侯渊倒是被曹操这样夸赞过,但那其实是出于特定目的,而不是夏侯渊真的到达了这种程度。夏侯渊没能做到的,现在,徐晃基本上做到了,孙武和司马穰苴皆为春秋时代的顶尖兵家,曹操说徐晃的战功已经超过了他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