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魏王曹操(150)

魏王曹操(150)

作者:关河五十州

假如曹操在信中明白着说,他要与韩遂怎样里应外合,韩遂为摆脱嫌疑,一定会主动把信拿出来,向马超等人进行解释,马超等人也不会相信,这样反而弄巧成拙。曹操此信,妙就妙在“含糊”两个字上,给人感觉的就是,韩遂自己心中有鬼,怕别人发现,不得不对这些含糊的文字进行涂改,以此作为掩饰。

一切正如曹操所料,马超偷偷看了信件,且看完信件后,对韩遂更加怀疑。

“胜一人难,胜二人易。”这是曹操从对付袁绍的几个儿子开始,就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如今用在了韩、马身上。趁着韩、马尚未清醒过来,曹操眉头都不皱一下,便马上派人通知关西军,将原先的和解协议全部予以推翻,双方约定日期进行会战。

曹操如此不讲信用,令韩、马瞪目结舌,但事到如今,也只好应战。此时,韩遂名为都督,却已因遭到猜忌,无法再统一指挥马超等其余各部,马超亦无足够权威进行协调。数量上本来还占仍优势的联军,其内部陷入一片混乱,已无章法可言,真正成了一伙乌合之众,加上曹操先前伪许求和,众人以为没事了,防备也因此松懈下来,可谓未战而气先夺。曹军则正好相反,利用休战的这段时间,官兵们得到了休息整顿,士气高涨,极思一搏,故而,会战尚未开始,胜负谁属,其实已经分出。

会战当日,曹操先以轻战部队挑战,这也是他的一种用兵之道,即示弱于敌,使对方进一步放松戒备。马超率联军全力迎击,双方在激战一段时间后,曹军现出不支之势,联军以为曹军不过如此,果然斗志稍懈。就在这个时候,曹操使出杀手锏,“虎豹骑”突然出现,并向联军两翼发起猛攻。

曹操在与韩、马会晤时,已经用“五千铁骑列阵”的方式,向关西兵展示过“虎豹骑”的威风和气势。关西兵已经对此留下了心理阴影,到了特定时间和地点,这种心理上的威慑,又使他们的作战水准和勇气均大打折扣,以致于按照原来的本事,明明还能抵挡一下的,到头来却连招架之功都没了。当然,“虎豹骑”也确实名不虚传,其冲击之快捷,攻杀之凌厉,用曹操事后的总结来形容,即“迅雷不及掩耳”,战场上到处都是曹军长矛的凛洌寒光,关中诸将中的李堪、成宜等人当场便被刺杀于马下。

经过渭南一战,关西军顷刻瓦解,马超、韩遂各自逃往凉州,剩余的几个将领也都远逃它乡,关中地区由此大部落入曹操手中。

荀彧的结局

曹操击溃关西军,基本控制关中后,本来可以立刻把兵锋转向汉中,但因为河北发生了波及幽、冀两州的农民起义,他唯恐后方不稳,于是留下夏侯渊驻守长安,自率大军东归。

公元212年2月,曹操返回邺城。此时农民起义已被镇压,这足以证明由曹丕在后方主持,程昱等人协助的模式是经得住考验的。

曹操一生的主要活动都和打仗有关,他所拥有的一切,归根结底也都是靠武事所得,战争成败,直接关乎其荣辱地位。几年前赤壁兵败,背后引来不少议论,弄得曹操不得不“增封让封”,把朝廷给他的封邑都给推让掉了,此次取得渭南大捷,则使他的声望再次得以空前飚升,达到甚至于超过了赤壁大战之前的水平。

迫于压力,献帝下达诏书,将当年第一代汉丞相萧何曾拥有的三项特权和殊荣,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全部给予了如今的末代丞相曹操。

按照朝廷礼仪规定,大臣上殿时要接受检查,不准身带任何武器,必须脱去鞋子,只穿袜子;入朝要一溜小跑,不能踱方步;朝拜时,由司仪官唱导大臣的官职和姓名。现在这些对曹操都不适用了,他上殿可以佩剑穿鞋,入朝不必小步快走,司仪官也不会再直呼其名,而是口称“丞相”。

曹操从很早开始就不去许都朝拜献帝了,上述特权他在实际生活中大概率都用不着。礼仪的特许简化,除了对外表示曹操是汉天子最亲近最可信赖的臣子,以彰显其无人能及的权势和地位外,也完全可视为曹操为了代汉,在形式上所做出的必要变化。

有军功在身,曹操在向朝廷“讨赏”方面也不再羞羞答答,介意于别人的讨论了。他虽然凭借三子所得三县,已给邺城初步建起了一道屏障,但并不以此为满足,按照他的意图,朝廷又从曹操的直接控制辖区魏郡周围进行切割,给以邺城为治所的魏郡增加了十四个县。魏郡原有十五个县,在几乎扩充了一倍后,一跃成为全国县数最多的一个郡,在冀州拥有的领土面积也最多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