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苏东坡新传(175)

苏东坡新传(175)

作者:李一冰

60宣麻:宋存唐制,宣布重要诏令用白麻纸,其他诏令用黄麻纸,在朝廷对文武百官宣读,称“宣麻”。

61〔宋〕赵升:《朝野类要》。

62〔宋〕王巩:《随手杂录》。

63〔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64〔宋〕何薳:《春渚纪闻》。

65本集:《德威堂铭》。

66〔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67〔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

68〔宋〕晁说之:《晁氏客语》。又《曲洧旧闻》亦有类似记载,被委制衣者为小黄门邵成章。

69〔宋〕王巩:《随手杂录》。

70高文虎《蓼花洲闲录》:“蔡确之子懋,宣和末为同知枢密院事,因奏事言及确南迁时事云:‘苏轼有章救先臣确,臣家尝传录。’因袖出章进上。……”所称应即此疏,然此为密件,不知何以有录本落入蔡确儿子之手。

71〔宋〕苏辙:《龙川别志》。

72〔宋〕张耒:《明道杂志》。

第九章 书斋内外

一 一家融融

苏轼元祐还朝,虽然被人强迫戴上党派的帽子,被官僚集团围剿得遍体鳞伤,身心交瘁,但是同一时期的私人生活,却是百花齐放,灿烂非常。

不知道看什么书,关注公众号:三秋君

备用公众号:三秋菌

汴京比较高级的朝官,为了上朝方便,大都住在皇城附近。这皇城的城门,朱漆金钉,非常辉煌;城壁砖石间,甃嵌着龙凤飞云的图案,雕甍画栋,峻桷层榱;城楼上覆盖的琉璃瓦,在太阳下闪烁生光,真是一派皇家气象,帝阙风光。1

沿着皇城城墙,整整齐齐地种着高槐古柳,浓荫覆地,宁静有如山居。杨奂《汴故宫记》:“登闻鼓院之西,曰右掖门。翰林知制诰者,多居西掖。”黄庭坚有《雨过至城西苏家》诗,颇能写出当地的如画景色: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苏氏兄弟并不住在一起,但是苏轼退朝,常常先到苏辙家盘桓一番,然后回家,相距应不甚远。

二苏自分别出仕以来,已有二十余年不能同在一地居住,现在虽然还不能达到“同归林下,夜雨对床”的乐境,但比两地分居,动辄要三五年才得晤叙一次,却要好得多了。两兄弟公余之暇,日有过从,可以元祐三年十月作《出局》诗为证。那一天,苏轼局中早出,天色阴晦欲雪,而苏辙在户部因公未归,苏轼便在家里煮酒等他,作《出局》诗,亲密地写下“子由除一字同叔”,并称他的乳名叫“卯君”,此因他生于宝元二年己卯之故。诗云:“急景归来早,浓阴晚不开。倾杯不能饮,待得卯君来。”

二苏友爱之笃,固是脍炙人口的历史佳话,而彼此互爱子侄,也是毫无异致。如元祐二年除夕,苏辙被派在办公厅里值夜(省宿致斋),不能回家,他家孩子们过年不见父亲,当然很失望。第二天元旦,苏轼朝贺一毕,帽子上插了御赐的银幡,立刻赶往弟弟家去,陪他的侄子们玩耍。作诗三首,录一:

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遥遣试春衫。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轼家二十余口,除出长子苏迈尚在江西当德兴县尉外,余自王夫人以次,十七岁的苏迨、十五岁的苏过、侍妾朝云等,一家团叙,其乐融融。《次韵和王巩》诗说:“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夫人不妒忌,儿子个个好学,使他觉得比汉朝的冯衍、晋朝的陶潜幸运得多。

王夫人出身青神农家,她有农家妇女刻苦耐劳的习性,是治家能手;虽然教育程度上有点隔阂,因此不能充分了解她的丈夫,但她谨守传统的妇德,一切依从他,敬爱他,尊重他的一切爱好,包括容纳朝云在内。

朝云冰雪聪明,善解人意,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女孩。

例如,有一日,苏轼退朝还家,食罢,按照他的养生法,在室内扪腹徐行。旁有侍儿,他忽然指着自己的大肚皮问她们道:“你们且说,此中藏有何物?”一婢说:“都是文章。”一婢说:“都是识见。”主人摇头不以为然。朝云说:“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

苏轼捧腹大笑——果然是个红粉知己。2

全家抵京半年后,苏辙上《乞兄子迈罢德兴尉状》,大约未久,长子那一房也已来京团聚。苏迈照当时大户人家早婚的风习,十九岁即已娶妇,娶的是同乡世交王宜甫的女儿。翌年,元丰元年,苏轼就已有了孙儿苏箪。此时,他家一个屋檐下,已经三代同堂,儿孙绕膝,充满了笑语和喧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