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苏东坡新传(131)

苏东坡新传(131)

作者:李一冰

这一路栖贤涧水,汤汤流到寺东数百步处,忽遇巨石,与水相激,惊波喷空,鸣声震天,飞泻而下,是名“玉渊”。涧水南下二里许,宋祥符年间建三峡桥于此。桥身横跨绝壑,高出两崖之上,桥下则百尺深渊,急流澎湃,令人目眩。苏轼作《栖贤三峡桥》诗,说它是:“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空濛烟霭间,澒洞金石奏。”

四月二十四日晚,苏轼一行到了甘泉口、石耳峰下的圆通禅院。

这座禅院曾因欧阳修来游,与居衲禅师夜坐小亭,论道达旦,赠诗有“五百僧中得一士,始知林下有遗贤”句而闻名天下。这寺院也是老苏的旧游之地,与居衲长老亦曾相识。苏轼来此的翌日(四月二十五日),适逢老苏逝世十八周年忌辰,他特诚斋戒恭书“宝积菩萨献盖”颂佛一偈,捐彩幡一对,赠与现在的住持可仙长老,为他父亲祈求冥福。可仙说:“昨夜梦见宝盖飞下,着处出火,岂非今日之兆。”苏轼因此又作一诗留念。

继与刘格同游简寂观,后至归宗寺,黄龙山北麓的温泉院。

苏轼在温泉院随便翻阅游客留题的诗文,看到可遵和尚的题壁诗:

禅庭谁作石龙头,龙口汤泉沸不休。直待众生尘无垢,我方清冷混常流。苏轼本有好辩的嗜癖,喜欢做翻案文章,一时兴起,即题一绝于后道:

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其时这可遵和尚住在圆通寺里,听说大名鼎鼎的苏轼续了他的题诗,大大得意起来,立刻追踪前往,要求一见。途中听人传说苏轼作了《三峡桥》诗,所以,待他追到苏轼面前,就急急慌慌说道:“和尚也有一首绝句,要题在尊作三峡诗后,身上没带纸笔,只好读给你听。”接着便高声朗吟起来:

君能识我汤泉句,我却爱君三峡诗。道得可咽不可漱,几多诗将竖降旗。苏轼看这和尚,那副硬攀知己的面目,丑俗不堪,自悔落笔轻率,误惹劣僧,便迭口催促轿夫快走,不加理睬。旁观者方大称快,不料可遵却大言遮羞道:“子瞻护短,见我诗好甚,嫉妒而去。”

可遵立刻回到栖贤寺去,要把他那首续三峡诗题上寺壁,不料栖贤寺僧正在忙着盘磨碑石,准备镌刻苏诗,见他那种好名若狂的样子,骂他一顿,撵出寺门,山中传为笑谈。2

随后,苏轼来到朱砂峰下的白石庵,此是好友李常(公择)的读书处。公择出仕后,将他的藏书九千卷庋藏在这庵中,称“李氏山房”,苏轼曾为作记,路经此处,便进去参观了一遍,觉得公择有那么好的读书地方,何苦到外面去做官,作诗寄意,劝他不如重做读书庐山的李白。诗曰:

偶寻流水上崔嵬,五老苍颜一笑开。若见谪仙烦寄语,匡山头白早归来。有一天午间,苏轼独自一人,徜徉于五老峰下,随意进入白鹤观去玩,没想到进入观门,但见院子里松荫匝地,观中却闻无一人,只听见偶有棋声叮咚,出于户内。到了这种“静如太古”的境界,才知道司空表圣诗:“棋声花院静,幡影石幢高。”确如他所自许有“得味于味外”的功力——这一种诗人才能感受的印象,苏轼心中铭刻很深。十余年后,身已被谪海外,看他儿子与人下棋,他还回忆此日此时的情味,作《观棋》诗。3

他和参寥、刘格自南徂北,一路游赏,来到北香炉峰下的东林寺。

这东林寺原是晋朝慧远法师的弘法道场,远公在此组织佛教史上有名的白莲社,弘扬净土教义。此地有香炉、经台、天池诸山,环列寺南,翠岚照槛,风景如画。寺外有条虎溪,相传当年溪边林薮中,蓄有老虎护卫这座律寺。远公送客,从来不过虎溪桥,只有陶渊明、陆修静来访那一回,远公送他们走时,一路讲话,不觉过了溪桥,林间伏虎忽然大声鸣啸起来,三人相向大笑。这不过《高贤传》里一段“山林佳话”而已,与史实不合,然而寺有三笑堂,苏轼也题过《三笑图赞》4。

东林本为“律宗”的寺院,甫于元丰三年(1080)诏改“禅席”。南昌太守原要延请宝觉禅师来做住持,宝觉举常总法师自代。常总听到这个消息,连夜走避。王太守传檄属郡,追踪访求,终于在江西新淦深山中找到了他,推避不得,才来庐山。东林老僧说:“远公曾留谶记:吾灭七百年后,有肉身大士革吾道场。今符其语。”苏轼来时,常总长老正在大事扩充院宇,修葺一新,当即招待这两位贵宾留宿寺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