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王安石传(41)

王安石传(41)

作者:梁启超

英年早逝的宋神宗

宋神宗为宋朝第六代皇帝。1066年被立为太子,次年即位,时年仅二十。他立志改革,重用王安石,实行变法,力图挽救北宋中叶的财政危机。神宗在位十八年,三十八岁便英年而逝。

由此看来,宋神宗的隐痛和他的远大志向不是已经昭然于天下,后世所共见的吗?王船山(夫之)说得好:“宋神宗一定有不能畅所欲言的隐衷,这就是说,在他身边的高级领导人中,没有能够领会他的意图并为他谋划的人。神宗皇帝刚继位的时候,曾对文彦博说:‘国家养兵以备边疆有事,仓库里就不能没有富余的钱粮。’这不是受到王安石的诱导,而是很早就立下了这个志向。(中间省略)神宗仿佛被荆棘囚困在楼台之上,形势紧迫根本不容他在那里自怨自艾,徒发感伤,他希望振奋精神,有所作为。然而,他却难以把自己心里所思所想的话对众人说出来,以鼓舞大家克敌制胜的勇气和决心,只是提出养兵以防备边疆有事,但这还要求助这些高官的理解和支持,这些掌握国家权柄的高官不愿意像他那样表现得焦躁不安,只是想如何与他平安相处。”王船山对宋神宗的论述真可以说是窥见了他最隐秘的地方。宋神宗这个人其实就是王安石所说的怀着一种赤诚心忧天下,不想因循守旧、得过且过,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那种人。他一辈子都担心自己成为昏聩、糊涂之人,而不以一天的头晕目眩为苦。凡是王安石期待着从宋仁宗那里得到的东西,在神宗这里都得到了。而且,神宗皇帝环顾群臣,没有一个可以和他谈话的人,当他见到王安石的时候,就好像获得了左右手,他们就像鱼见到水、水养护鱼一样和谐默契,造就了两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君和臣的一段佳话,这难道是偶然的吗?

此文作于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刚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王安石既然以他的君王不能成为尧、舜而感到耻辱,而宋神宗则毅然把尧舜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那么王安石的事业也就是宋神宗的事业,这里也就不再多说了,只选择一两篇王安石所写的奏议,来看看他辅助皇帝的事业是多么勤勉。他在《进戒疏》中写道:

我认为,皇上已经结束了守丧的仪式,这完全符合古代圣贤所规定的礼仪。现在是臣子们向您进呈劝诫的时候了,我现在皇上身边工作,有责任先说出自己的看法。我听说孔子与颜渊讨论如何治理国家,他提出先要抛弃郑国的乐曲,然后远离斥退那些小人。商汤的左相仲虺称赞汤的德行,首先是不近声色,不聚敛财富,然后任用他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深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沉迷于声色,不玩物丧志,然后使自己能够集中精神;能集中精神,然后才能明白事理;能明白道理,然后才能对人有所了解;对人有所了解,才能使得小人远远地离开你,而忠臣良士以及贤德的君子才能及时得到任用,并让他们尽心尽力。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法度的施行、风俗的养成都是很容易的。皇上虽然拥有过人的才华,但如果自己不能早早地戒除这种声色欲望,以至于出现失误,让这种欲望扰乱了自己的心思,也会造成精神不能集中的恶果;精神不能集中,就不能明白道理;道理弄不明白,歪理邪说就会乘机来影响你,这样它给你带来危险与动乱也不是不可能的。

皇上自继位以来,我还没听说有过沉迷于声色、玩物丧志的时候。然而,孔子是最伟大的圣人,他尚且认为,人活到七十岁的时候,才敢于随心所欲,如今皇上正值盛年,享受着君主的尊荣,想以声色欲望蛊惑你的人并不少见,那么我的这种担忧和皇上的自我约束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老天降生圣人的时候是非常吝啬的,而我们能赶上圣人的降生就更难了。如今,老天既然已经把圣人的禀赋给了皇上,那么人们就要把对圣人的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希望皇上能够自尊自爱,成就你的圣德,自强不息,去建功立业,使您在后世不丧失圣人的名誉,而天下的人都能得到皇上的恩泽,这难道不是您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吗?

他在《论馆职札子一》中写道:

(前略)自尧、舜以及周文王、周武王以来,历代君王都喜欢探讨治理天下的道理,选择人才,任用他们来辅助自己。我想,一个皇帝的职责就在于探讨原则、道理,而不在于做事;就在于选拔人才并任用他们,而不在于自己去亲力亲为。希望皇上能以尧、舜、周文王、周武王为榜样,那么圣人的功德一定会显现于天下。至于各个部门那些琐碎的事务,恐怕没有必要让圣人每日辛勤劳碌。(中间省略)政府各个部门每天都有事情请示汇报,他们所说自己部门的那些事,都是琐碎的小事,至于关系到国家大局的事情,有时刚说了一个大概,就由于时间紧迫只好暂时告退。如今有很多事,如果不是经过详尽地讨论和说明,让所有需要变革、设置的施政措施,无论事情的来龙去脉、时间的先后,以及大小、详略的方案,都让皇上了解清楚,烂熟于心,然后按照顺序去施行,那么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是没有办法贯彻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