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孙毓筠(1872—1924):字少侯,安徽寿县人。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3月,任安徽都督。1913年组织宪政研究会。1915年以研究国体问题为名,与杨度等发起筹安会,并任大典筹备处副处长。1916年4月,因复辟帝制失败,避居天津。
【7】严复(1854—1921):初名体乾、宗先,字几道。福建侯官人。1866年入福州船政学堂习海军。1877年赴英国深造。1880年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学。1897年创办《国闻报》,鼓吹变法。1905年助马相伯创复旦公学,任校长。1910年海军部授为协都统。1912年任京师大学堂校长。1915年8月列为筹安会发起人之一。袁世凯死,避居天津。有《严译名著丛刊》、《侯官严氏丛刊》等行世。
【8】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江苏仪征人。1902年壬寅科举人。1904年任《警钟日报》主笔,并参加光复会。1907年任《民报》主笔,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在四川国学院任教。1913年,应阎锡山之邀任其高等顾问。1910年由阎推荐袁世凯,任总统府咨议。1915年充当筹安会理事,发表《君政复古论》一文。袁氏称帝,被封为上大夫。1917年在北京大学教经史,1919年创《国政月刊》。
【9】李燮和(1873—1927):字柱中,号铁仙,陕西蓝田人。生于湖南省安仁县蓝天镇(今属湖南省涟源市)。同盟会元老。1900年,到长沙求学,得识黄兴、刘揆一等人,自此走上革命道路,加入了黄兴为首的华兴会,并约集同志者创建“黄汉会”,曾与谭人凤等策划在湖南宝庆(今邵阳)一带组织起义。共和告成之后,功成隐退。
【10】胡瑛(1886—1933):字经武,湖南桃源人。1904年参与谋刺铁良,事败转赴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为军政府外交部长。1912年,任山东都督。1915年8月,参与发起筹安会。袁去世后,避居家乡。1917年任护法军湘西招抚使,次年任靖国军第三军军长。1932年作为阎锡山代表驻南京。
【11】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东海,天津人。1886年丙戌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97年入新建陆军。参与袁世凯幕。1904年,授军机大臣,民政部尚书。1911年,在庆亲王内阁任协理大臣。1914年,任北京政府国务卿。1918年任大总统,1922年辞职。晚年寓居天津。有《退耕堂政书》、《大清畿辅先哲传》等传世。
【12】交通系:辛亥革命后,梁士诒先后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交通、财政总长,广结党羽,成为以梁为首的官僚政客集团,习称交通系。
【13】段芝贵(1869—1925),字香岩,安徽合肥人。1886年入北洋武备学堂。后留学日本学日文。1892年回国,1897年在新军中任职。1904年任参谋部总办。1905年任第五镇统制。1911年授镇武上将军,督理东三省军务兼奉天巡抚按使,并封一等公。袁世凯病亡后,段仍在北京政府军界任要职。1921年退居天津,不问政事。
【14】孟思远(1859—1933):字曙村,天津人。1895年,在天津小站入新军,官至直隶巡防营统领。1904年任吉林巡抚。1911年任第二十三镇镇统。次年任陆军第二十三师师长。1916年,任吉林督军,授将军府诚威将军。1919年,回天津作寓公。
【15】王揖唐(1877—1946):名庚,字一堂,号揖唐,安徽合肥人。光绪甲辰科进士。1904年入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后改入法政大学。1907年加入共和党,1914年任参政院参政。创办《国华报》,鼓吹并策划帝制,1916年任北京政府内府总长。1937年,与王克敏等在北京组织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自任“内政部”总长等职。后加入汪伪政府,任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46年被枪决。
【16】朱庆澜(1874—1941):字子桥,浙江绍兴人。1911年任四川巡警道第七镇镇统。辛亥革命时,被选为四川独立军政府副都督。1914年加陆军上将衔,6月改任黑龙江将军。9月列名段芝贵联合十四省将军通电拥戴袁世凯称帝,被袁加封一等子爵。1916年7月,任广东省省长,加卓威将军。1925年后,主要从事赈灾事务。
【17】张作霖(1875—1928):字雨亭,奉天海城(今属辽宁)人。早年在马玉崑部当兵,1900年后,任当地游击马队管带等职。1911年武昌起义后,任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1912年任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1915年封二等子爵。1916年,北京政府授将军府盛武将军,署奉天将军兼署巡按使。之后逐渐控制东三省。1924年,发动二次直奉战争。1927年进占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自封为陆海军大元帅。1928年,北伐军北上,张作霖败退回东北。同年6月4日,在沈阳西郊皇姑屯被日军预埋炸弹炸伤,21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