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蒋介石传(1950—1975)(97)

蒋介石传(1950—1975)(97)

作者:杨树标

蒋介石与胡宗南

1953年2月2日,美国宣布“放蒋出笼”。蒋介石欣喜若狂,乘势掀起第一次“军事反攻”高潮,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但是,人民解放军沿海各军区根据总参谋部的指示,认真吸取教训,严密注视敌情,扎实做好反袭扰准备工作,使蒋介石宣称的“反攻年”变成“失败年”。5月29日,人民解放军主动出击,攻占羊屿、鸡山、大鹿山、小鹿山等四个岛屿,生俘“浙江人民反共突击军”第42纵队少将司令官何卓权。此后,人民海军派出“瑞金”、“临沂”、“淮阴”、“遵义”、“兴国”五舰,配合陆军击溃了胡宗南的疯狂反扑,并在渔山岛海面和三门湾海面进行巡逻护航,巩固已开辟的温台航线。经过一系列战斗,蒋军被迫紧缩外围兵力,退守主要岛屿。胡宗南羞愤交加,向蒋介石提出辞呈。蒋氏感念胡宗南毕竟是一个反共功臣,于是派蒋经国赴大陈,将他接回台湾。胡氏从此心灰意冷,径自去读他的高级军事训练班去了。

东南“反攻”未成,岂料祸不单行,西南又出了乱子。1953年1月,缅甸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集中了三个精锐的步兵旅拦击向萨尔温江推进的国民党残军。当时,缅甸的海陆空国防军全部只有2万人,而用来围剿残军的军队竟达到了1万余人。在这1万多兵力中,有7000—8000人是彪悍善战的钦族部队。钦族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即以英勇抗日而闻名于亚洲,他们擅长于山林作战,身背轻机枪爬山越岭如履平地。此外,缅甸还雇用了以印度人为主体的“国际兵团”3000—4000人。

这次战役,缅军是有备而来,他们易集中兵力,在人力、武器装备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战斗开始时,残军毫无准备。李弥及参谋人员均不在现场,只剩“反共大学”教务长、副总指挥李则芬和参谋长杜显信坐镇孟萨,全军只有两个团的兵力可供调遣。其他团队番号人数虽多,但未经过正规训练,且分散于近20个点,易被各个消灭。

缅军的第一个战略步骤是:先消灭驻守萨尔温江东西两岸的江口、孟板之敌,然后分兵两路,北攻孟布,东夺国民党残军总部孟萨。5月21日,缅军猛攻江口,残军拼死抵抗,并使用了重炮。22日,缅军攻克孟板,残军退守色拉渡口。23日,缅军集中炮火猛击色拉渡口,并采用跳蛙战术,跳过江口,并在此分兵两路渡过萨尔温江,向残军总部发动进攻。24日,残军被迫放弃色拉渡口,固守拉牛山,与缅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次日,缅军动用大炮猛轰拉牛山。28日,缅甸空军参战,同时轰炸孟萨、孟布和拉牛山。30日,残军被迫放弃拉牛山。

但是,缅军并没有巩固好胜利果实,残军在杜显信的带领下,炮轰萨尔温江江口重镇,并以“反共大学”学员为先锋,警卫营殿后,攻占江口。缅军原打算跳过江口分兵两路攻打孟萨和孟布,一举歼灭国民党残军。眼下,江口已失,而残军在孟萨总部又只剩下一个空架子,缅军捕捉不到作战对象,于是转而集中兵力围攻孟布,以期消灭残军主力李国辉部队。由于山势陡峭、地形复杂,缅军大部队四面包围孟布,但还不能合围,残军仍能从许多小道与外界联系,战事迁延,迟迟不决。6月,残军主力由缅北基地回军增援,收复拉牛山、色拉渡口,同时增兵孟萨、孟板、孟果,缅军腹背受敌。13日,缅军全部撤回萨尔温江以西。

缅甸政府在进剿无效的情况下,向联合国控诉台湾国民党侵略缅甸领土,危害缅甸主权与安全,并向其提交了大量照片、文件、实物。4月22日,联合国通过修正后的墨西哥决议草案,“谴责外来军队出现在缅甸领土上和他们对缅甸的敌对行动,并宣布他们必须缴械和同意接受拘留,或立即离开缅甸”。[32]尽管美国政府千方百计地设法搁置提案,但在大量的物证面前,也不得不作出让步。5月23日,美、泰、缅、台湾四方在曼谷召开“四国军事委员会”会议,经一个月的谈判,决定将缅甸的国民党残军全部撤往台湾。

但由于李弥总部拒绝撤台,会议的决定无法得到落实。最后,在世界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国民党军队残部不得不同意派副总指挥李则芬去曼谷参加谈判。当要“撤回台湾”的消息传到孟萨的时候,残军内部思想混乱,年轻人希望回台湾进学校、做劳工赚钱另谋出路,免得在缅甸受苦;台湾有后台的柳元鳞认为应该服从台湾的命令;李弥及总指挥部秘书长丁作韶则不主张撤退,认为大家挤到一个小岛上,有什么作为呢?留在缅甸这个无限好的江山,大有作为。以国民党残军的兵力而论,如能和缅甸山地民族反政府武装相结合,足可以成立一个“缅甸民国”,然后进入联合国,不但个人有出路,将来说不定还能反攻大陆,重回云南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