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随着尼克松访华进入尾声,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从此载入史册的中美联合公报:
双方回顾了中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严重争端。中国方面重申了自己的原则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56]
《上海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一页,标志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它是两国领导人在国际形势面临重大转折时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会对缓和亚洲及世界紧张局势作出贡献。美中苏三角外交的态势由此形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决定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美中和解使苏联不得不加紧同美国、西欧实行缓和,迫使日本急切地要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尼克松在为他举行的欢送宴会上说:“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为对蒋介石有一个交代,在发表联合公报的当日,黑格将军提醒台湾当局驻美“大使”沈剑虹注意基辛格在上海新闻界发表的谈话:“美国将继续遵守与台湾的中华民国之间的共同防御条约。”3月3日,美国主管远东及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格林飞往台北,简报尼克松北京之行,再次向台湾当局保证:“忠实地履行所有的承诺,仍是美国政策的基础,这包括共同防御条约及其他关系。”3月6日,尼克松要求沈剑虹转告蒋介石:“美国决心遵守对中华民国的承诺。”[57]沈剑虹于次日飞回台北向蒋介石进行了汇报,蒋氏一言不发,半晌漏出一句:“从此以后,我们要比以前更依靠自己。”
第三个打击——中日建交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后,一些西方国家闻风而动。3月23日,英国政府将自1954年与我国建立的代办级外交关系,升格为大使级。接着,荷兰、希腊、联邦德国等也相继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当然,受“尼克松冲击波”最大的,要算和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中日关系。20世纪50年代初,中日双方打开了民间交往大门。60年代,双方又进一步互设了贸易代表机构。基辛格秘密访华前,周恩来同日本公明党领导人竹入义胜举行会谈。公明党访华代表团同中日友好协会代表团就此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强调:中国只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日台条约》是非法的,必须废除;中国在联合国一切组织的合法权利必须恢复。中方表示:如果日本政府能够接受上述主张并为此采取实际步骤,中日两国就可以结束战争状态,恢复邦交,缔结和平条约。
1971年7月16日,尼克松即将访华的消息传到日本,引起了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强烈震撼。为了防止日本步美国的“后尘”,蒋介石派“总统府秘书长”张群以出席“中日合作策进委员会议”为名飞抵日本,劝阻佐藤政府不要同中共进行接触,并要求其在联合国席位问题上支持台湾。
佐藤听从了蒋介石的劝说,在第26届联大上再次和美国一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问题进行封杀。佐藤的做法在日本国内遭到猛烈的抨击。为了平息舆情,他被迫在当年的12月2日表示:希望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3月25日,日本外相福田赳夫发表讲话,希望和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27日,他再次宣布赞成中国政府关于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三原则:(1)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3)废除台湾同日本的《日台和约》。蒋介石对于佐藤政府的转向十分气恼,但也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