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蒋介石传(1950—1975)(200)

蒋介石传(1950—1975)(200)

作者:杨树标

周恩来对黑格的讲话没有做正式的回答,而是让熊向晖起草了一个《对美方口信的答复》,准备亲自修改后,送毛泽东审阅。6日晚上,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了与黑格见面时的谈话要点。当汇报到印巴问题时,毛泽东评论说:“国家愈大,胆子愈小。”当汇报到美国的政策是赢得时间,增强巴基斯坦的自卫力量时,毛泽东说:“这倒也好。印巴问题就说明全世界都在动乱。”当汇报到黑格说苏联要改变战略,利用次大陆“包围”中国时,毛泽东说:“它替我们担心啊,是猫哭耗子!在次大陆对中国包围,印度支那也是苏联包围中国,你葛罗米柯跟人家去日本,是不是日本也要包围中国啦?这就不得了啦,替我们担心啊!还有台湾呢,菲律宾呢,韩国呢,那就不算包围?统统要它保护,中国的独立、生存能力都让你保护,危险得很呀。”当汇报到尼克松要恢复“世界领袖”形象时,毛泽东更是不屑一顾,他说:“尼克松作为美国总统连美国领袖都做不成,他还要来做世界领袖啊!”当周恩来将口信答复稿交他审阅时,他又说:“好,我看可以给他讲。讲了以后,无非是吹。他22年都没有来,再等100年嘛!这些美国人啊,睡了两个晚上好觉,他又忘了。你不顶他一下,他就不舒服……总而言之,无非是吹了。我看啊,过不了几年他还是要来的。”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在当日晚些时候再次约见黑格,答复如下:(1)中美会谈临近,敌对势力加紧反对是预料之中的事。(2)苏联支持印度侵略巴基斯坦,是其扩张政策的继续,说不上是“战略转变”,印巴形势说明次大陆形势的动荡。(3)中美之间在越南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4)半年前,尼克松曾将中国列入世界“五大力量”之中,现在美方突然对中国的“生存能力”表示怀疑,声称要“维护”中国的“独立”,这是令人惊讶的。任何国家都决不能依靠外力维护独立和生存,否则就只能成为别人的“保护国”或“殖民地”。新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任何“孤立、包围、遏制、颠覆”的企图必定以失败告终。(5)“世界领袖”不是自封的。(6)美方由于国内某些势力反对中美关系正常化,要求中方考虑公报草案中有关台湾问题的措辞。当然,中方不反对进一步磋商。但是,中国人民对台湾问题怀有强烈情感,如果美国真有改善双方关系的愿望,就应该对这一关键问题持积极态度。如果屈从某些反对势力的压力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这决不利于双方关系的改善。

黑格从周恩来的答复中听出来自中国方面的诸多分歧和愤慨,他一再解释说:“我是根据本人对口信总意图的理解用自己的口气转达的。因此恐怕在许多地方,由于用了军人的朴素的语言,收到了过分直率的效果,在一些问题上引起了误解。”周恩来对他进行了安慰,并答应将台湾问题挂起,等尼克松和基辛格来华时再予讨论。

1972年2月16日,基辛格约见台湾当局驻美“大使”沈剑虹,希望不要对尼克松访华发表任何官方评论,华盛顿和台北之间不要恶言相向。他许诺台美关系不会因为尼克松访华而有所变化。17日,尼克松一行离开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开始了自称为“是一次谋求和平的旅行”的中国之行。21日,尼克松总统乘专机从上海到达北京,周恩来、郭沫若、李先念、叶剑英等中国党政军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约百人前往欢迎。此前,尼克松总统规定当他和周恩来见面并握手时镜头中不许再有其他美国人,以示纠正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杜勒斯下令不准同中国代表团握手的傲慢行为。因此,就连基辛格和罗杰斯这样的要员都被反复告知,要等到总统和周恩来握完手后才准下飞机。尼克松以后在回忆录中写到:“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到达国宾馆一个小时后,基辛格突然报告说毛泽东要会见他。随后,尼克松就乘车去中南海会见毛泽东。中美两国领导人双双伸出手来,握手“约一分钟之久”。在毛泽东和尼克松举行历史性会谈时,谈话妙趣横生,完全不像相互敌对多年的对手的初次谈话。尼克松称赞毛泽东的著作“推动了一个民族,改变了整个世界”。毛泽东谦虚地说他只“改变了北京郊区的几个地方”,并顺势引出台湾问题:“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可不喜欢这个。他叫我们‘共匪’,最近他有一个讲话,你看过没有?”尼克松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接过话题反问:“蒋介石称主席为‘匪’,不知道您叫他什么?”当翻译把尼克松的话翻完后,毛泽东轻声地笑了起来,周恩来笑着回答说:“一般来说,我们叫他们蒋帮。在报纸上,有时我们称他们做匪,他反过来也叫我们匪,总之相互对骂就是了。”毛泽东说:“实际上,我们同他的交情比你们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