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蒋介石传(1950—1975)(2)

蒋介石传(1950—1975)(2)

作者:杨树标

早在1943年开罗会议上就定下“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中国东北四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国民政府设立“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任命陈仪为行政长官兼台湾警备总司令,负责办理。陈仪的年龄比蒋介石大(188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资格也比蒋介石老,早年(1902)留学日本,孙中山在倡导革命时,陈仪加入光复会,并与徐锡麟、秋瑾、蔡元培、蒋尊簋、蔡锷等结识。辛亥革命期间,浙江第二任都督蒋尊簋邀请陈仪为助手,委以都督府军政司司长,负责后勤后备等事宜。此后陈仪几度仕途变迁,直至1943年调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国防研究院主任与中央训练团教育长等职。调动频繁,陈仪安然处之,对工作认真负责,从不稍懈。1944年二战临近尾声,中国战场转入反攻,国民政府开始准备回南京和接收台湾,内定陈仪负责收复台湾的工作,口令他兼任中央设计局台湾调查委员会主任委员,筹划接管台湾工作。有关接管人员的准备,陈仪主张“必须专业化”,在无人无钱的情况下,他在中央训练团设置了一个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第一期限招收各机关在职人员,经考试合格录取120人,依其专业分为六个组,进行四个月的训练,训练期满回原机关听候召唤。陈仪自兼班主任亲自给学员讲课与交流,极为重视。1945年8月第二期尚未开始,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降。陈仪在赴台前,向蒋介石提出几个建议:第一,为了保证台湾不受大陆通货膨胀的影响,“中、中、交、农”(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四大银行暂不插足台湾,仍运用原来的台湾银行管理金融;第二,接收事宜,概归长官公署统一办理;第三,无须在台湾驻扎重兵。这些建议均得到蒋介石的核许,尤其是对中央银行的挡驾,特由蒋介石面嘱宋子文,才勉强办到。

1945年9月中旬,国民政府空军司令张廷孟先行飞抵台北。按照国民政府发布的“布告”,即“本年八月十四日,日本政府已答复中美英苏四国接受七月二十六日波茨坦三国宣言之各项规定,无条件投降。依照规定,台湾全境及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本府即派行政及军事各官吏前来治理。凡我在台人民务须安居乐业,各守秩序,不得惊扰滋事。所有在台日本海陆空军及警察,皆应静候接收,不得逾越常规,残害民众生命财产,并负责维持治安。其行政司法官吏,交通、金融、产业、教育各机关,在本府未派员接收以前,亦应照常奉公,不得破坏毁损,舞弊营私,如敢故违,定予惩办”,开启接收事项。张廷孟飞抵台北后,主张进行调查当地实际情况。陈仪随即设置台湾省前进指挥所,命行政长官公署秘书长葛敬恩任主任,率领40余人与美方博格上校及其所属40余人先行飞往台湾,对于台湾的军事、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教育等做实地调查,并通知各有关单位造报人员及财产清册准备交接。10月15日,国民政府直属各机关驻台人员,同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及台湾警报总司令部人员,由上海乘美国登陆艇横渡台湾海峡,于17日晚上辗转到达台北。第70军也同日到达,士兵多着草鞋,军容欠佳,这与台湾人民想象中取得抗战胜利的军队不同。第70军到达台北后,即分扎台湾各地,由于陈仪的严加督饬,军队风纪尚属良好,军民亦甚相安。陈仪尚未到达台湾,在未举行受降仪式以前,只是由原来的各单位造送应交给接收单位的公文档案、财产目录、职工名册等项。其他各城市如基隆、台中、嘉义、台南、高雄、新竹、宜兰、台东、花莲港及澎湖列岛等地都是如此办理的。台湾的工矿企业遍布全境,机关、学校林立,所有这些单位均由日籍人员把持,工矿企业以及科学研究机关的技术人员中,日籍人员更占多数,当时中方没有如此多的技术人员,接替就成为一个困难问题。为了不使生产停滞,陈仪不得不采取暂缓遣送日籍技术人员回国的措施。

1904年,陈仪(前右)摄于日本东京。(其中,后右为鲁迅、后左为许寿裳、前左为邵文镕。)

蒋介石与陈仪是同乡,都曾留学日本,故蒋对陈特别器重。1945年,蒋指派陈前往台湾接受日本投降。图为陈仪(站在队伍最前排)准备前往会场接受投降的画面,其中次排穿黑色军服的是日本军司令安藤利吉。

10月24日,陈仪乘飞机抵达台北,先期到台人员到松山机场欢迎,原“日本台湾总督”安藤利吉亦到机场迎接。陈仪下机后至休息室小憩片刻,随后在休息室发表就任施政方针讲话。他说:“十年前的今天,我作为福建省主席到过台湾,那次是参观台湾‘始政纪念日’四十周年的博览会。十年后的今天,我又来到台湾,但这次不同了,真是不同了。因为今天台湾又回归祖国了。”“本人此次非为做官而来,而是为台湾的服务而来。一方面为人民谋福利,一方面为国家求建设。”“本人做事及勖勉部属,素来奉行六大信条:一、不撒谎。二、不偷懒。三、不揩油。四、激发荣誉心。五、爱国心。六、责任心。今后仍当依此信念,努力建设新台湾,希望同胞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