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高岗传(36)

高岗传(36)

作者:戴茂林 & 赵晓光

11月16日,毛泽东同张闻天、萧劲光致电高岗,指出:

太原失守,绥远更加紧急,急需我们有一支兵北出蒙境,以便镇定人心,联络各族开展游击战,保卫三边。因此,决定你为八路军骑兵司令,率骑兵及蒙汉支队北出,活动于三边以北及沙漠以南地区。其任务是:甲、以蒙汉两民族团结一致抗日保护绥远的口号,去发动起与奔走各旗王的联系会议,做到伊克昭盟各旗上层的抗日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对德王、沙王采取批评态度),同时进行扩大蒙汉民族工作,组织与武装他们,建立新的抗日游击队以扩大自己。乙、与马占山、何柱国等及当地国民党人取得联络,传达我们抗日主张及八路军在晋情况,督促他们改善民族政策,去团结全绥远抗日组织与武装当地人民,坚决向汉奸作斗争,发展独立自主的群众的游击战争,来打击日寇进攻。

看起来,当年戍守三边并非是件坏事。正因为有担任蒙古工作委员会主任的经历,高岗才能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被任命为八路军骑兵司令。

能够荣任八路军骑兵司令,对于高岗而言确实是一件十分高兴的事情。这不但表明党中央对于高岗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中的作用给予了认可,更是有可能得到更大重用的信号。因此,接命令后,高岗立即率部开到陕北的靖边、定边、安边以北及沙漠以南地区,联合蒙古族同胞,清剿土匪,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从这时开始,高岗可以经常列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些会议记录上,也可以找到高岗的名字了。例如,在1938年1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决定高岗以八路军代表名义到榆林工作,与傅作义、邓宝珊协商办蒙民干部训练班。

抗战全面爆发后,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唯一一块根据地,既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又是八路军的总后方。八路军主力开赴抗日前线后,为了保卫党中央、保卫边区,中央军委从三个主力师中分别抽出部分兵力,组建了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由萧劲光任主任。1937年12月,留守处改为留守兵团,萧劲光任司令员兼政委,全兵团共有万余人。陕甘宁边区的另一支武装力量,就是高岗任司令的保安部队,共有4000余人。此外,还有基干自卫军2万多人、普通自卫军14万余人。

1938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边区保安部队统归留守兵团指挥。此后,高岗虽然还兼任保安司令,但他的主要工作,已由军事斗争转到了党的领导工作上。

3 陕甘宁边区委员会书记

按照1937年5月15日制定的《特区党选举条例》中的有关规定,“特区党委每一年半改选一次”。党中央在1938年4月决定改组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任命高岗为书记,张邦英负责组织工作,王若飞负责宣传、统战工作。

1937年高岗在延安

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是在中共西北中央局领导下的党在陕甘宁边区的领导机构,负责整个边区党的工作。

边区委员会书记职务之重要,不言而喻。

后来,高岗又担任了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中共西北中央局书记,并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为什么高岗能升任如此高位?

存在的就是有缘由的。

高岗能步步升迁,主要源于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

第一,高岗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西北根据地的代表。

通过上文的叙述读者已经清楚,西北红军和根据地的主要创立者是刘志丹和谢子长,其次就是高岗、阎红彦、王泰吉、杨森等人。就资历而言,深于高岗的刘志丹、谢子长先后去世,同于高岗的阎红彦、王泰吉、杨森也非亡即走。曾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师长的王泰吉,毕业于黄埔军校,是渭华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他于1933年7月率领骑兵团近2000人在耀县起义,极大地激励了处于困难境地的西北革命活动,对于壮大西北红军和发展陕甘边苏区都起了重大作用。1934年1月初,他要求去豫陕边做兵运工作。经党组织同意后,他于农历正月初二秘密从师部出发,但行至淳化县通润镇时,被旧友——当地民团团长马云从出卖,于1934年3月3日在西安英勇就义。曾于1934年1月接替高岗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的杨森,与高岗同时进入中山军事学校,1933年11月包家寨会议后四十二师正式成立时,王泰吉任师长,高岗任政委,刘志丹任参谋长,杨森任师党委书记。1934年5月南梁寨子湾会议后,杨森任四十二师师长,高岗复任政委。红十五军团组建后,四十二师改编为七十八师,杨森仍然任师长。1936年东征战役开始后,杨森任红三十军参谋长,不幸在奉命掩护东征主力红军回师陕北的战斗中壮烈牺牲,成为红军东征期间继刘志丹、杨琪之后光荣献身的第三位红军高级将领。阎红彦1925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西北红军和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他于1933年初因“左”倾错误的排挤被迫离开陕甘游击队到上海中央局“受训”,后被派往河北工作,1934年10月又到苏联,一直到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才回到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