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与会者秦武山也在1983年回忆说:
陈家坡会议是在红二团南下失败后,恢复与扩大红二十六军的关键性会议。这次会议在三支部队统一与分散活动等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黄子祥、王伯栋等少数人不主张统一行动,主张回各地打游击。这种主张遭到了与会的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反对这种主张的有习仲勋、秦武山、杨森、高岗、李妙斋、张秀山、张邦英、陈子鼎等同志。第二个争论是总指挥部的人选问题。大多数同志主张王泰吉任总指挥,黄子祥、王伯栋认为这是义勇军领导红军,不同意。第三个问题是高岗任政委的问题。大多数同志主张高岗为总指挥部政委,但黄、王反对。会议从当日下午一直开到第二天太阳大照才结束,最后正确的意见终于占了上风。
通过上述回忆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这次会议时间长、争论激烈,但最终还是作出了正确的决定。
高岗是代表陕西省委参加并主持这次会议的。在这次对重建红二十六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党政军联席扩大会议上,高岗力主将分散的小股革命武装力量统一起来集中行动,坚持创造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正确方针,并基本上统一了与会者的思想。他本人也在这次会议上被推选为新成立的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政委。
2 违纪被撤职
陈家坡会议后,部队按照会议确定的“集中主力,不打大仗,集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频频出击,节节胜利。10月4日,刘志丹又由南山脱险回到照金,被任命为副总指挥兼参谋长,更加强了部队的领导力量。
革命力量的恢复和壮大引起了敌人的恐慌,10月上旬,敌人调集了四个正规团和六个县的民团共6000余人,向照金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面对强敌,高岗与王泰吉、刘志丹冷静地分析了敌情,认为敌强我弱,不宜在狭小的根据地内与强敌周旋,必须跳出包围,转到外线作战。于是,总指挥部决定,主力红军转到外线,寻机歼敌,游击队留守内线,坚持斗争。10月10日,红军主力出发北上。18日,一举攻克敌人守备薄弱的甘肃合水县城,毙伤敌人200多名,缴枪百余支,使部队声威大震。紧接着,部队又在合水县毛家沟门重创敌赵文治团,使该团元气大伤,不敢再战。
然而,红军主力在外线的胜利仍然无法避免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失守。虽然留守根据地的游击队英勇顽强地与敌人血战,在保卫照金根据地的首府薛家寨的战斗中,一天曾经打退了敌人的数十次进攻,予敌以重大杀伤,但游击队也伤亡惨重。敌人于10月16日占领了薛家寨,坚持了十个月之久的照金根据地终于失守。
照金根据地的失守,使陕甘边红军再次陷入漂泊的困境。到哪里安家?怎样发展?由谁来领导?这支西北红军的主力部队又一次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为了决定红军的下一步行动方向,11月3日至5日,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甘肃省合水县包家寨召开会议,作出了三项极其重要的决定:
第一,撤销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恢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首先成立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由王泰吉任师长,高岗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师长兼参谋长。
第二,开辟陕北、陕甘边、关中三个游击区。在这三个游击区分别由四十二师派出一些干部,建立三路游击队。
第三,军事后方移至南梁,创建以南梁堡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11月8日,部队根据包家寨会议决定,在合水县莲花寺正式成立了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全师人枪500余,下辖红三团和红四团两个团。同时建立了红四十二师党委,由杨森任党委书记。
南梁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地处桥山山脉中段大梁山南麓,东距延安、西距庆阳、北距保安(今志丹县)均很远,南却与原照金革命根据地相邻。南梁地区以荔园堡川的南梁堡为中心,包括平定川、豹子川、林镇川、玉皇庙川、白马川、二将川、大凤川等,方圆百余里。这里重峦叠嶂,梢林密布,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的理想之地。红四十二师于11月中旬进入南梁地区后,首先扫荡了反动民团,然后发动民众,在各地逐步建立起了农民联合会和赤卫军。红四十二师还派出一批军事干部,拨出部分武器弹药,帮助地方组建游击队。为了廓清南梁外围,红四十二师主力在根据地基本建立后,又主动转入外线,先后击溃了井岳秀部一个营,全歼了新堡民团和赵沟民团,消灭了陕西警备骑兵旅四个连,为创建并巩固南梁根据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