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这次去杭州虽然是在休息的同时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但他更为关注北京的动态。在收到《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后,毛泽东做了比较大的修改,并提议召开七届四中全会通过这个决定,以便解决高饶问题。
1月7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并书记处各同志:
信及决议草案收到。
决议草案已作了修改,使之有根据些和更明确些。参加修改的,有在这里的几位同志,林彪同志亦表示同意。
此决议似宜召开一次中央全会通过,以示慎重。中委大多数在京,不在京的是少数,召集甚易,加上若干负重要工作责任的同志参加会议。此议是否可行,请你们考虑。如召开全会,时间以在1月下旬为宜。议程可有三个:(一)批准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二)决定于本年内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三)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报告请刘少奇同志做,事先写好,有四五千字就够了。报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略叙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反、恢复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及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年的成绩等事;第二段,为了讨论和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纲要,有必要于本年内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并述代表已经选出,只待文件准备好,即可召开;第三段,将关于加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的要点加以叙述,请求全会讨论和批准这个决议。此报告有三五天功夫即可写成,如时间许可,请用有线电发给我一看,如定于1月25日开会,则时间完全来得及。
余请尚昆同志面报。
写完上述内容后,毛泽东感到言犹未尽,又加写了这样几句话:
全会应发一简单公报,将三项议程公布就可以了,其他都可不公布。又及。
关于第三个议程,应尽可能做到只做正面说明,不对任何同志展开批评。
还是1月7日,毛泽东又致信刘少奇说:
如各同志同意开会,于你的报告稿宣读完毕后,似宜接着宣读你已有准备的自我批评稿,两稿各有一小时左右即够。三四千字即可,内容宜适当,不可承认并非错误者为错误。如可能,请一并电告我一阅。(4)
第二天,毛泽东再次致信刘少奇:
杨尚昆同志于7日上午10时由此返京,9日可到,带有修改了的决议草案及我的一封信。我在信中建议召开一次中央全会通过这个决议以示慎重,目前大多数中委在京,召开全会甚为容易,请待尚昆到后会商酌定。(4a)
由此可见,毛泽东不但对《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定(草案)》极为重视,亲自修改,并决心召开一次中央全会通过这个决定。对于即将召开的七届四中全会,毛泽东虽然不打算回京参加,但他对于会议议程以及刘少奇在会上报告的内容,都做了详细认真的交代,甚至一些比较细微的环节,都做了精心的布置。
杨尚昆是1月7日上午由杭州乘车回北京的。他于1月9日凌晨到北京后,立即向刘少奇做了汇报,并由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央书记处会议,初步商定1月25日召开七届四中全会。
1月16日,刘少奇致电毛泽东:
四中全会决定在1月30日开会(后来改在2月6日开会),通知今日发出。向全会的报告正在起草中,大约在1月20日可送交主席,现将我准备在全会的检讨发上,请予审阅和修改。这个检讨已经周、陈、彭、邓(指周恩来、陈云、彭德怀、邓小平)诸同志审阅修改过。其中有几处地方不是检讨,而是辩护,因为有人对这些地方进行过激烈的攻击,稍加辩护,似有必要。但这样也可能引起人家的攻击。如果有人要攻击,就要让人攻一下,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如何?请主席指示。(5)
1月18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并书记处各同志:
中央全会既定本月30日开会,还有十几天时间,为使在各地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及参加会议的同志事先有所准备起见,建议将《关于加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即日用电报发给他们阅看,如有因病因事不能到会的,请他用电报表示意见,以供全会参考。又张闻天同志宜通知他到会。以上请酌定。(6)
远在杭州的毛泽东彻底解决高饶问题的决心已定,身在北京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筹备召开七届四中全会的刘少奇也已经做好了准备,而四处打探消息的高岗却已经乱了阵脚。思前想后,高岗决定亲自向毛泽东检讨。于是,高岗于1月19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想到杭州向毛泽东当面检讨的愿望。高岗还同时给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写了一封信,要杨尚昆派专人将他致毛泽东的信送杭州呈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