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沙龙传(32)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沙龙传(32)

作者:付金柱

沙龙的儿子格尔从院里跑进屋,向打电话的沙龙招呼道:“爸,我出去玩一会,就在咱家前面。”

刚过几分钟,仍拿着话筒的沙龙就听到门外传来了枪声。他马上意识到情况不妙,摔下电话跑出房门,想看看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意外。他看到在院子里,小儿子吉拉德正在一个推带式的围栏里爬玩,旁边站着二儿子奥姆利。在他们不远处的草坪上,格尔仰面朝天地躺着,满脸鲜血淋漓。在他的身边,扔着一支老式猎枪。沙龙马上认出,这支枪是他的老朋友送给格尔的礼物。在他赶紧向格尔身边冲过去时,奥姆利在他身后不停地叫喊着:“格尔告诉那个男孩别瞄准他!格尔告诉那个男孩别瞄准他!”

沙龙已听不清奥姆利的声音,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快抢救他最心爱的儿子。他将格尔抱在怀里,立即回头去寻找自己的汽车,但他很快想到莉莉开着车去了特拉维夫。于是,沙龙抱起儿子向街道跑去,拦住一辆汽车,将儿子送往诊所。

诊所医生仔细检查后,知道孩子的生命已经不可挽回,但他不愿明说,只好请沙龙将格尔立即送往特拉维夫的医院。

立刻,沙龙再次登车,坐在后排紧紧抱着格尔。车子发疯似的驶向特拉维夫。尽管诊所医生对格尔头部的伤口进行了包扎,但血仍在向外渗透。沙龙全身上下的衣衫满是爱子的鲜血。

他们的速度还是比死神慢了一步,格尔在父亲的怀抱中停止了呼吸。顿时,沙龙悲痛万分,悲怆地哭唤:“格尔,格尔,你不能这样离去。”

沙龙和莉莉痛哭一场之后,开始考虑爱子后事。由于新年将至,一切必须迅速决定。按照犹太的法律,葬礼必须在日落前进行完毕。

他们决定将格尔葬在戈莉的身边。沙龙随后找到了以色列军队的犹太教士长戈伦,他们一起驱车来到军人墓地。在放着鲜花的戈莉黑色大理石墓碑的北侧,沙龙道:“我想把格尔葬在这里。”

格尔的简短葬礼在特尔·哈肖梅尔医院里举行。当沙龙和莉莉赶到时,格尔已被装入一具简易的松木灵柩之中。沙龙要求最后再看一眼爱子,他的卫兵上前打开了棺盖。格尔头部缠满了绷带,只露出很少一块未受到创伤的脸庞。沙龙握住儿子冰冷的手,又不禁泪如雨下。

不仅仅丧子的痛楚萦绕着沙龙,在事业上他也变得颇不顺心。特别是1968年1月巴列夫担任总参谋长之后,情况日益糟糕。

巴列夫上任后,在关于防御西奈半岛的作战指导思想问题上很快同沙龙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尽管沙龙仅仅是总参谋部的一员,但他仍力争改变巴列夫的设想,他认为那样做将造成一场灾难。

1967年9月,阿拉伯国家首脑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会晤,并宣布三项针对以色列的政策不谈判、不承认、不要和平。

喀土穆会议后,埃及军队对以色列进行频繁的攻击。10月21日,埃军用导弹击沉了以色列的驱逐舰“埃拉特”号,当时该舰正在国际水域巡逻。舰上的45名船员丧生。4天后,以军以炮火袭击了苏伊士城的炼油厂,以示报复。

这次报复之后,双方冲突烈度开始下降。但在这种沉默背后,埃及人却在积极扩军备战,希望在军力强大之后,对以集中一击,以雪六日战争中兵败丧地之耻。

埃军由于得到苏联的大力支援,重建速度非常迅速,且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有了迅速提高。很快,数以千计的苏联军事顾问也来到了埃及。面对埃及人的备战行动,以色列高级将领中没有人怀疑苏伊士运河终将成为战火弥漫的前线。

1968年9月8日,埃军的一场突然炮击引起了以军较大的伤亡。这导致巴列夫和沙龙开始进行相互攻击。巴列夫认为造成伤亡的原因是没有按照他的建议修筑支撑点防御体系,而沙龙则认为是以军未后撤之故。于是在总参谋部的会议上,巴列夫决定杀一杀沙龙的威风。

过了一星期以后,接着又举行了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巴列夫宣布解除沙龙的训练部主任职务,任命耶扎克·霍菲代替沙龙。

几天后,总参谋部人事局的一位军官将电话打到沙龙家中,询问沙龙是否想尽快退役。

沙龙闻听此言非常生气:“我从来没打算离开军队。”

“但是,到下个月你将服役期满。”人事军官道。“我要再服役10年。”沙龙生气地喊道。

第二天果然有人将服役书交给了沙龙,他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了填写。但不久,他又接到通知:总参谋长巴列夫拒绝延长他的服役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