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传记 >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戴高乐传(38)

二十世纪军政巨人:戴高乐传(38)

作者:(法)查尔斯·威廉

当然,他访问伊始,便得到极为隆重的礼遇。人们在华盛顿机场迎接他的到来,并立刻驱车送他前往总统府。而总统则以他那在世人看来极为灿烂欢欣的微笑问候将军。这一切通过报刊杂志上刊登的照片广为人知。衰老木然却精于世故的赫尔站在总统旁边,他非常清楚,罗斯福正在为几个月以后的连选做准备,戴高乐只是他借用的一张牌。

但是,如果说罗斯福在利用戴高乐,戴高乐则好像已准备被利用,而且任人摆布,异常顺从。他到达纽约时,众多的人们都渴望一睹他的风采,人群之多,差点失去控制。纽约市长拉瓜迪亚,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给予自由法国以一贯的支持。他在市政府接见了将军。会见非常成功。其间戴高乐用英语再次演讲——“我们所见到的来自纽约的鼓舞,同情与帮助是何其之多……”。晚上戴高乐同斯贝尔曼共进晚餐,此后参加了在麦迪逊广场公园所举行的集会。女低音歌手玛丽安·安德森在会上特意为他演唱了《马赛曲》。戴高乐又抑制不住的感情,几乎热泪盈眶。

自从6月14日他受到贝叶人民凯旋式的欢迎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他刚一返回英格兰,就发现英国的报刊上充斥着他出访的消息,并津津乐道于他所受到的礼遇。显然从那以后,美国人妄想对解放了的法国加以支配的企图就越来越难以实现了。6月16日,在戴高乐前往阿尔及尔前,艾登前往卡尔顿花园道别,发现将军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不再那么谨小慎微,他甚感诧异。

离开美国之前,戴高乐赞同艾登和维埃诺关于日后法国管理机构的讨论。他还不吝笔墨,写信给丘吉尔,向他保证法兰西将对大不列颠充满高度信任和不可动摇的依恋之情。丘吉尔由于对6月6日前后那场令人心碎的争吵仍历历在目,所以信回得十分冷淡。在他口述完这封信后对达夫·库珀说:“我很抱歉,但充其量我也只能这样复信。”

6月底,罗斯福的邀请已被接受。戴高乐访美日期定于7月6日至10日。维埃诺汇报说他与艾登的谈判已取得了90%的成功。换言之,联合王国正式承认法国临时政府,并暗示由它担当起管理国家的责任。戴高乐还确立了访问教皇庇护十二世的日期。这是一次奇怪的访问,因为罗马教廷在战争中的作为实在让人不敢恭讳,更不必说梵帝冈对屠杀犹太人采取的视而不见的态度。而戴高乐对于教皇的崇高精神印象更为深刻,而完全忽视了他在人权方面的记录。在这件事上,教会学校的老师们在他们这个学生身上烙下了印记,即罗马教皇是不可以被指责批评的。

7月5日,在帕莱夫斯基,贝图瓦特和蒂索的陪同下,将军乘坐美国政府提供的飞机飞赴美国。临行前,他寄给总统一封热情洋溢的短信,日期标为7月4日(美国国庆日)。但至少对罗斯福而言,这种新的友情十分肤浅。总统对戴高乐的厌恶之情并不比以往有任何减少。他把戴高乐比作:“一个思想狭隘的法兰西狂热分子,为实现自身利益野心勃勃,对民主原则非常淡薄”。而在另一个场合,恰值戴高乐访美之前,罗斯福说:“他是个疯子!”

因而,在华盛顿举行的官方会谈进行得很不顺利。罗斯福展示了他那惯有的迷人风度,而他那些很不实际的热情使戴高乐颇感困窘。罗斯福高谈阔论战后美国将如何通过苏美中英四大国各司其政而统治世界,还谈到美国遍布全球的众多基地,其中有些还将建在法国领土上。听着这些奇谈妙论,戴高乐一声不响。事实上,他对总统,甚至如同对教会一样充满敬畏。在白宫进茶点,由赫尔陪同,次日再入白宫赴午宴,与斯提姆逊进餐,参观阿灵顿公墓和林肯纪念堂,招待会,社交聚会,所有这一切都让人眼花缭乱,戴高乐更是头晕目眩。所有过去的坏蛋似乎都变成了名人,罗斯福个性突出而耀眼,赫尔为人高尚;其他人也都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戴高乐在其回忆录里这样讲道。

罗斯福在戴高乐面前温和得体而背后却恶语伤人。这种对待戴高乐的两面派的做法,并不难解释。总统大选11月份举行,候选人之一,纽约州州长杜威发出了强劲的挑战,这使罗斯福感到十分棘手。他嗅到公众情绪的转变。既然美国公众爱戴戴高乐,罗斯福就要打戴高乐这张牌。美国政治就是如此运作的。其间,正是霍普金斯、摩根索和麦克罗伊私下里使将军明白,美国已同意埋葬美国占领法国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