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文学 > 战争与和平(310)

战争与和平(310)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从法国皇帝说话声调的平静和友好判断,巴拉舍夫坚信他是希望和平的,是愿意谈判的。

“陛下,敝国皇帝,”当拿破仑把话说完,询问地看了看俄国使臣时,巴拉舍夫开始说他早已准备好的话,但是皇帝对他凝视的目光使他心慌。“您着慌啦——定定神吧。”拿破仑仿佛这样说,他含着一丝笑意望望巴拉舍夫的制服和帽子。巴拉舍夫恢复过来,又开始说话。他说,亚历山大皇帝不认为库拉金申请护照一事就是构成战争的充足理由,库拉金这样做是他独断专行,并未得到皇上的同意,亚历山大皇帝不希望战争,同英国也没有任何关系。

“还说没有。”拿破仑插了一句,好像怕自己发脾气,皱紧眉头,微微点了点头,示意巴拉舍夫可以说下去。

巴拉舍夫把奉命要说的话都说了,然后他又说:“亚历山大皇帝希望和平,他可以同意谈判,不过得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巴拉舍夫说到这里犹豫起来:他想起亚历山大皇帝没有写进信里的那句话,但是他命令一定要把那句话插进给萨尔特科夫的上谕里面,并且叫巴拉舍夫转告拿破仑。巴拉舍夫记得那句话:“只要有一个武装敌人留在俄国土地上,就决不讲和,”但是有一种复杂的心情箝住了他的嘴。他虽然想说这句话,但是说不出口。他犹疑了一下,说:“条件就是法国军队必须撤到涅曼河以西。[13]”

拿破仑看出巴拉舍夫在说最后一句话时,神色不安;拿破仑的脸抽搐了一下,他左边的小腿肚有节奏地颤抖着。他在原地站着,开始用那比先前更高更急促的声音说起来。在他讲下面的话时,巴拉舍夫时时垂下眼来,不由得观察拿破仑的小腿肚颤抖,他的声音提得越高,抖得就越厉害。

“我希望和平并不亚于亚历山大皇帝,”他开始说,“我不是十八个月以来就致力于和平吗?我等待解释等了十八个月。为了能开始谈判,还要我做什么呢?”他一边皱着眉头说,一边用他那白胖的小手用力打着疑问的手势。

“把军队撤到涅曼河以西,陛下。”巴拉舍夫说。

“撤到涅曼河以西?”拿破仑重复一句。“那么,现在要撤到涅曼河以西——只要撤过涅曼河以西就行了吗?”拿破仑又重复说,朝巴拉舍夫看了一眼。

巴拉舍夫恭恭敬敬地低下头来。

四个月前要求退出波美拉尼亚省,而现在只要退到涅曼河以西就行了。拿破仑猛然转过身去,在屋里踱起步来。

“您说,为了开始谈判,要求我撤到涅曼河以西,正如两个月前要求我撤到奥德河和维斯杜拉河以西,你们就可以同意谈判。”

他默默地从一个屋角走到另一个屋角,然后又在巴拉舍夫面前站住了。他那表情严峻的面孔有如一尊石像,他的左腿比先前抖得更快了。拿破仑是知道他那左腿的颤抖的。“我的左小腿颤抖是一个伟大的征兆。”他后来曾说过。

“像撤过奥德河和维斯杜拉河之类的建议,可以向巴顿亲王提出,向我提出可不行,”拿破仑几乎大声尖叫起来,完全出乎他自己的意料,“即使你们给我彼得堡和莫斯科,我也不能接受这个条件。您说,是我挑起这场战争的吗?是谁先到军队去的?是亚历山大皇帝,不是我。你们现在向我建议举行谈判,当我花了数百万,当你们和英国联盟而且形势对你们不利——你们才要求和我谈判!你们和英国联盟是什么目的?它给了你们什么?”他匆匆地说,显然,他已经转了话题,不是谈媾和的好处,不讨论媾和的可能性,而是一味证明他怎么有理和有力量,证明亚历山大怎么无理和错误了。

他这段开场白的用意,显然是表明形势对他有利,并且表示,虽然如此,他仍然愿意举行谈判。但是他一说开了头,就越说越控制不住他的舌头了。

他现在所说的话的全部用意,无非是抬高自己,同时侮辱亚历山大,也就是做了他刚接见时所最不愿做的事情。

“听说你们和土耳其讲和啦?”

巴拉舍夫肯定地点了一下头。

“缔结了和约……”他开始说。但是拿破仑不让他说下去。看来他需要独白,就像娇纵惯了的人常有的那样,他克制不住暴躁的脾气,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没了。

“是的,我知道你们没有得到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就同土耳其缔结了和约。我本来可以给你们皇帝这两个省份的,就像我把芬兰给他那样。是的,”他继续说,“我曾经答应而且会把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给亚历山大皇帝的,可是现在他得不到这两个美丽的省份了。他本来可以把这两个省并入他的帝国版图的,仅仅在一个朝代,他就可以把俄罗斯从波的尼亚湾扩展到多瑙河口。就是叶卡捷琳娜大帝也不过如此。”拿破仑说,他越来情绪越激昂了,在屋里走来走去,把他在提尔西特对亚历山大本人说的话,几乎一字不差地又对巴拉舍夫说一遍。“他本来凭我的友谊可以得到这一切的。啊,多么美好的朝代,多么美好的朝代!”他重复了好几遍,然后站住了,从衣袋里掏出一个金质的鼻烟壶,用鼻子贪婪地吸起来。